小型酒厂崛起的新世代
2017-07-06 17:21
我刚飞了一趟加拿大回来,受邀去温哥华为当地的威士忌爱好者演讲,也顺便托当地的朋友带着我逛了两家威士忌酒厂,两家酒厂都是以极小的规模在生产着威士忌,差不多都只成军了3~5年的历史,我们一般估计威士忌产量是看酒厂的蒸馏器大小,这两家,其中一家220公升,另一家比较大,也不到1000公升。

除了加拿大,美国也是如雨后春笋大量的精酿酒厂崛起,所谓的精酿,就是以极小产量,甚至像家庭式的生产,有些因为不具经济规模,因此较高的成本,会以较高的售价流通在市面上,一样受到这个分众世代的欢迎。
不只是美洲,欧洲许多国家也兴起了小型酒厂的风潮,我自己就拜访过几家,产量都是极端迷你。就说拿到WWA世界最佳单桶原酒的日本新酒厂「秩父」也不过2000公升,以前,在苏格兰威士忌的研究中,「麦卡伦」号称苏格兰斯贝区最小的再馏器尺寸是4000公升,从新的世代看起来,显然是巨人了。
这一波风起云涌的小型酒厂世代,并不仅限于威士忌蒸馏厂,透明烈酒厂,啤酒厂。甚至从美国加州葡萄酒农所掀起的膜拜酒风潮,都是以在小小块的葡萄园,不追求产量,以追求最高质量为目的来生产的天价葡萄酒。这些小型的威士忌厂或啤酒厂虽然不是天价,但是因为生产规模的限制,在市场上,相对主流的大量生产大众化商品的酒厂的价格,明显的高昂。
如果你是一个饮酒的消费者,你会喝便宜,被大量生产的大众饮品?还是喝较为昂贵的小量生产更具特色的小众饮品?我想这个答案,除了由经济能力的多寡来决定之外,这又是另一个世代的问题了。
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一位企业家语重心长的期望下一代不计较,默默地努力工作会被看到,而不是一天到晚花钱出国旅行。他所说的这段话,挑动了长久以来世代思考断层的敏感神经,掀起了年轻世代各方挞伐。为什么一位企业家发自内心自以为是的好意,不只没受到他所期待的感谢,甚至造成了公关危机,企业累积已久的形象,差点毁于一旦?
而一个政府的执政者和民意代表,集中了这个环境民选的菁英,当他们上台后,常常说出来的话,为什么总是被嘲笑不食人间烟火,提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政策,甚至不晓得他们是活在哪个世代了?
在威士忌的世界中,我看到当初在苏格兰以反叛为名的布莱迪酒厂,用很小的规模,在一家酒厂内颠覆酒厂一种原酒型式的传承,尝试多种的原酒型式,不同层次泥煤炭浓度麦芽的实验,2次,3次,4次蒸馏的玩耍,来自全世界熟成过不同酒类的橡木桶再放威士忌进去熟成,让威士忌世界不再沉闷无趣。这样在当初是非常极端和受人非议的行为。我拜访过几家美洲和欧洲的小型酒厂,他们把当时布莱迪的创办人吉姆‧麦克文(Jim McEwan)奉为神明,拷贝他的小型酒厂实验,让小型酒厂不可取代的丰富度,在成本优势的大酒商产品线中,杀出重围。
如今,这样的分众思考,甚至连那些象是恐龙般的大型酒业集团都松动了,原来只是倨傲的推出几样的大众化商品来获取利润,如今也学习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用着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如此才能永续经营。
威士忌的世界如是,经营企业,治理国家亦如是?
文章来源:esquire
作者:林一峰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除了加拿大,美国也是如雨后春笋大量的精酿酒厂崛起,所谓的精酿,就是以极小产量,甚至像家庭式的生产,有些因为不具经济规模,因此较高的成本,会以较高的售价流通在市面上,一样受到这个分众世代的欢迎。
不只是美洲,欧洲许多国家也兴起了小型酒厂的风潮,我自己就拜访过几家,产量都是极端迷你。就说拿到WWA世界最佳单桶原酒的日本新酒厂「秩父」也不过2000公升,以前,在苏格兰威士忌的研究中,「麦卡伦」号称苏格兰斯贝区最小的再馏器尺寸是4000公升,从新的世代看起来,显然是巨人了。
这一波风起云涌的小型酒厂世代,并不仅限于威士忌蒸馏厂,透明烈酒厂,啤酒厂。甚至从美国加州葡萄酒农所掀起的膜拜酒风潮,都是以在小小块的葡萄园,不追求产量,以追求最高质量为目的来生产的天价葡萄酒。这些小型的威士忌厂或啤酒厂虽然不是天价,但是因为生产规模的限制,在市场上,相对主流的大量生产大众化商品的酒厂的价格,明显的高昂。
如果你是一个饮酒的消费者,你会喝便宜,被大量生产的大众饮品?还是喝较为昂贵的小量生产更具特色的小众饮品?我想这个答案,除了由经济能力的多寡来决定之外,这又是另一个世代的问题了。
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一位企业家语重心长的期望下一代不计较,默默地努力工作会被看到,而不是一天到晚花钱出国旅行。他所说的这段话,挑动了长久以来世代思考断层的敏感神经,掀起了年轻世代各方挞伐。为什么一位企业家发自内心自以为是的好意,不只没受到他所期待的感谢,甚至造成了公关危机,企业累积已久的形象,差点毁于一旦?
而一个政府的执政者和民意代表,集中了这个环境民选的菁英,当他们上台后,常常说出来的话,为什么总是被嘲笑不食人间烟火,提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政策,甚至不晓得他们是活在哪个世代了?
在威士忌的世界中,我看到当初在苏格兰以反叛为名的布莱迪酒厂,用很小的规模,在一家酒厂内颠覆酒厂一种原酒型式的传承,尝试多种的原酒型式,不同层次泥煤炭浓度麦芽的实验,2次,3次,4次蒸馏的玩耍,来自全世界熟成过不同酒类的橡木桶再放威士忌进去熟成,让威士忌世界不再沉闷无趣。这样在当初是非常极端和受人非议的行为。我拜访过几家美洲和欧洲的小型酒厂,他们把当时布莱迪的创办人吉姆‧麦克文(Jim McEwan)奉为神明,拷贝他的小型酒厂实验,让小型酒厂不可取代的丰富度,在成本优势的大酒商产品线中,杀出重围。
如今,这样的分众思考,甚至连那些象是恐龙般的大型酒业集团都松动了,原来只是倨傲的推出几样的大众化商品来获取利润,如今也学习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用着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如此才能永续经营。
威士忌的世界如是,经营企业,治理国家亦如是?
文章来源:esquire
作者:林一峰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