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威士忌成为世界语言
2017-07-04 10:03

对喝酒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近日跟朋友落老兰时,大伙儿竟有一半人点上single malt whiskey,感觉这种海明威式沉溺、费兹哲罗式的夜温柔,已成为全球性的一种风潮。
60年代人人爱喝玉冰烧竹叶青,皆因又便宜又够力度,斩大旧叉烧或者老板请食饭一样合宜;70年代酒吧风引入水兵爱喝的橙酒甜酒冧酒哥顿毡汤力,饮极不醉呃美金最啱;80年代大富豪年代人人是big spender当然地灌上几瓶「交叉窿」XO干邑白兰地,《今夜不设防》中黄霑倪匡蔡澜一夜队几瓶XO绝对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90年代法兰西推动的红白酒配牛扒配意大利粉成为高品味的象征;那么千禧以后,由苏格兰开出的威士忌酒单,到底是如何涌入香港人追求有型有款的品酒人生呢?
威士忌疯 拍卖价升
作为大英帝国殖民地,香港人好早就认识有白马威士忌、芝华士、红牌威,不过香港人一直都认为威士忌又有烟味又有泥味,要懂得欣赏必要费一番心神学习,所以一直只在商家买办洋人中间流行,即使香港人爱看占士邦,也一直只认识里面那一杯「Vodka Martini ,Shaken, not stirred」,而甚少关注邦先生其实一直流着英国人的血统,在酒店自斟自饮总是一杯威士忌加冰,直至近年Skyfall一集中,喝酒太多的占士邦手震震开枪打不中邦女郎头上那一杯50年的The Macallan威士忌,坏人一枪将邦女郎打死,美酒溅满一地,占士邦叹了一声:「What a waste!」既是惋惜美酒也是遗憾美人,刚好这齣也是007电影50周年!
事实上近几年陈酿的威士忌在拍卖市场上价格连连飈升,2014年一瓶The Macallan 6公升装的「M Decanter」拍出490万港元,令全球开始了一股威士忌疯,人人追逐罕贵的威士忌为收藏标竿,其实自2008年开始作为威士忌价格走势的指标IGS Indices就增长了340%,相信任何投资都没有在5年间高达3.4倍的升幅。刚刚今年推出完整的The Macallan in Lalique Six Pillars,整个系列6瓶总共花了9年才推出齐全,每瓶年年都有可观升值,预计明年1月整套六瓶齐全推出市场作拍卖,又将成为破纪录的超级珍藏品。
「天使的一杯」陈年佳酿
2012年康城影展评判团大奖的电影The Angels' Share恰恰以苏格兰威士忌厂那飘渺的狂风与荒凉的山色,来诉说这世代年轻人面对虚空未来的一种彷徨,电影中巧妙地将酿造威士忌每年会在木桶中蒸发的2%,酿酒者会把消失的美酒喻之为奉献给「天使的一杯」,像每个少年人总要浪掷一点青春,当作为奉献予天使的一些时光吧!
由于「天使的一杯」,陈年的佳酿每年减少2%,超过50年的威士忌几乎剩下半桶左右,若然不是顶级的纯酿,绝少酒厂会将美酒舍得搁上半个世纪损失一半的美酒吧!除了这些年最为盛行的「单一麦芽」(single malt)以外,更高品味人士会追求「单一木桶」(single cask),即是只用一个木桶中的原酒直接入樽,这通常在千百木桶中寻到拥有最独特风味的一个,才会将之个别入樽,这种纯粹的风格也要是资深的品酒人士方能体会箇中微妙之处。其他较为普遍的会是调和威士忌,分作「调和麦芽威士忌」(blended malt)及「调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ey)差别只在于都是麦芽酿制或者有其他谷物酿制而已,当然懂得饮单一麦芽的就会认为饮调和威士忌是未够班,真正嘴巴与舌头细腻的饮家非单一麦芽不饮。
日本威士忌热潮
在这个文青年代,翻开小津安二郎的日记中随时可以看到:「要是饮酒的杯数太少,就出不了杰作。终日在宅,入浴、朝酒、午寝、醒来晚酌、就牀、枕边杂书乱读……」
日本威士忌自从去年获得Whiskey Bible 2015评为世界第一,除了著名的「山崎Sherry Cask 2013」成为翘楚以外,其他余市、竹鹤、白州、响等皆得到国际间的奖项,一时间日本威士忌掀起了全球饮家的热潮;究其原因,日本威士忌自从1920年代展开酿制,其学习于苏格兰的风味经过改良,由原先辛辣浓郁的味道,调适至较为适合东方人的华美花香与清神果味,令人回味无穷。我们这等爱读村上春树小说度过青春期的少年人,当然不会忘记村上写的《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这本游记,里面将游历苏格兰的经历浪漫诗意地写下来,除了令人迷上了苏格兰的风土味道,自然也留意到日本人欣赏威士忌的独特口味。
当然公平地说,世界各地近年也愈来愈酿制出愈来愈多元口味的威士忌,像美国历史悠久的波本威士忌,主要以玉米酿制,一直以来香港人可能不自觉地享受过Jack Daniel's及Jim Beam而没有特别留意,加拿大也出产不少威士忌,加上新兴的印度与瑞典也有染指作为威士忌大国的潜质。
像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日记中写道:「在酒吧两杯苏格兰威士忌,在上午3点钟的饮料。」他在1983年大醉以后还想找酒喝,于是狂吞带有酒精的眼药水而死的。他曾经在采访中坦言:「作家基本上都是往死里喝,你比如说海明威这样的硬汉子,整天空想地写东西,跟假想敌战斗一般,他迷茫,跟空拳练习,喝酒至少是实在的。」
苏格兰穷人御寒恩物
有趣是其实早至十四世纪已开始酿造威士忌的苏格兰,开初威士忌根本是地下酿作供穷人的酒,是给贫民在冷厉的苏格兰冬天得以御寒的酒,因此这些小型手工作坊都会寻找最便宜的方法来酿制,一直流传下来就是找酿过雪莉酒没用的二手橡木酒桶来陈酿威士忌,现今英国人已甚少喝雪莉酒,反而多数改为采用美国的波本威士忌二手酒桶,因为新酒桶可能会破坏原酒本身纤细的香味,因此最初悭钱的办法反倒变成了其优点。
有些女孩子总会问道:为何威士忌非要超过40%酒精浓度?当然如此高浓度酒精,喝下去一定会有些刺激感,这项规定当然跟天气严寒的苏格兰冬天,非得要有烈酒暖暖胃有关,然而唯有高酒精浓度才可以溶解及保留复杂的橡木与麦芽中各种各样的花香味、泥煤味、蜜糖味于其中,所以如此酒精浓度让人在口腔内打转可以不同层次地感受大自然留下来的泥土、海风、日光、矿物、橡木等奇妙的混成风味,不奇怪品味威士忌爱好者总会不断追寻不同酒厂不同年份生产出来的威士忌,只因每段时期酿造出来的美酒,自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奇妙恩典!
文人杯中物 「生命之水」
近日去中环「六四吧」(现名「七一吧」)跟一班音乐人传媒人摄影师叫酒,乐人们还是爱品红,传媒人摄影师已是威记的天下,加冰不加冰、兑水不兑水,各适其适,有人爱单一麦芽、也有人偏好易入口的调和型。谈起苏格兰诗人笔下总多赞美威士忌的诗句,Robert Burns这位爱酒也爱国的诗人才活了37个年头就挂了,今天苏格兰酒厂还年年特别举行「柏恩斯之夜」(Burns Night),歌舞念诗当然少不得品尝威士忌,当地著名的爱伦酒厂更特别逐年推出以Burns作酒标设计的收藏级系列威士忌,上边还有美妙的诗句:「Here's a bottle and an honest friend!」、「Freedom an' whiskey gang thegither!」充满夏日果香与蜂蜜味蔓延的威士忌,令人彷彿嗅到了高地的橡树森林与泥土的芬芳。每个人都有自己很独特的whiskey moment,可能是独自一人拿着一本古老名著一边呷着陈年威士忌,也可以是一班老友在酒吧中摇匀琥珀色的液体,里边的诗意由味蕾直捣心神。
今年适逢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离世400年,在莎翁的作品中几度提到「生命之水」(Aqua Vitae),这位英格兰剧作大师当年又怎少得与美妙的威士忌相伴,在《罗密欧与茱丽叶》中,罗密欧被流放时,以及茱丽叶在牀上死去时,都特别提到了「生命之水」,也就是当年英国人相信威士忌有防疫治病功能时的普遍称号,而这生命之水即使未必能救活人,也必定能够疗治数百年以来人们的心灵。
文章来源:明报
作者:曹民伟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