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靠手枪的庇护,才酿成这威士忌

2017-07-04 09:06
在《纸牌屋(House of Cards)》里,记者Lucas为了做调查而去高级酒吧和应召女郎套近乎。他在目标附近坐下,把一叠美钞放在桌面,然后对酒保说:“Glenlivet, neat.(格兰威特,净饮)”原本看着别处的应召女郎听到,马上把目光投向Lucas,并向他抛了一个媚眼。

喝格兰威特单一麦芽威士忌在美国是怎样的身份象征呢?还是在《纸牌屋》里,平民出身的国会议员Peter钟情于便宜的伏特加;而主角Frank从众议院多数党党鞭爬到副总统的位置,但办公室和家里一直只放着便宜的波本威士忌;但在Frank夫妇主办的筹款晚宴上,一位面不改色就捐了数十万美元的富翁,才会在晚宴上点单一麦芽。

而现实中的格兰威特,是登上过《时代》杂志的单一麦芽,被形容为“英国出口贸易的核心是苏格兰威士忌行业,而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的核心就是格兰威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像尤尔·伯连纳(YulBrynner)和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这样的明星也对格兰威特倾心不已,他们都坚持要求自己下榻的酒店必须备足格兰威特威士忌,即使在欧洲拍片也不例外。

但毕竟是扮上流社会,于此道不够熟练的Lucas在点酒时其实露出了一个小破绽:漏了在“Glenlivet”前面加一个“The”——应召女郎当然没有辨识出来,但真正的威士忌迷,会在屏幕的另一边暗笑。

为什么一定是“The Glenlivet”?那要回到1844年,由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创办的格兰威特酒厂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品质,被代理商看中,进军伦敦市场,辅以大力宣传,让其一跃成为市场上最响亮的品牌。其它酒厂见状一哄而上,哪怕远在格兰威特河谷30英里以外的,也敢宣称自己的威士忌产自格兰威特。业内人因而戏称“格兰威特是苏格兰最长的河谷”。

乔治·史密斯当然大为恼火,从1865年开始奋起反击。彼时的正宗格兰威特可不象今天般都打了二维码那么方便查阅真伪,于是史密斯老爷子跑到当地的公爵家,拿到了公爵签发的证明,印在酒标上,但作用不大。于是老爷子便带着儿子去伦敦“上访”,一边处理出口和销售事务,一边注册商标、打官司。1871年时,老爷子带着一点遗憾溘然长逝——因为直到1884年,高等大法院才终于宣布,只有史密斯家族的酒厂可以使用“格兰威特”这一称号,可以在“Glenlivet”前面加上表示独一无二的“The”,而其它酒厂不仅不能有“The”的字样,还必须在“Glenlivet”后面加上自己酒厂的名字。后来威士忌行业内部又达成了协议,其它酒厂不再使用“Glenlivet”作为名字的一部分。

这旷日持久的诉讼战可能是对格兰威特酒厂最重要的胜利,但对一生经历风浪的史密斯老爷子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小波折——毕竟这是站在法庭上文明地辩论,而老爷子年轻时面对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只能靠子弹和威士忌说话。

把时间拉到再早的1824年之前,苏格兰的麦芽税极重,让正规酒厂几乎无利可图,蒸馏威士忌变成了地下工作,躲在深山密林中酿酒,并靠走私者销货,还要与征税官斗智斗勇甚至兵戎相见。彼时的乔治·史密斯也是一名私酿者,他扎根于水土丰美、酿酒人云集的格兰威特河谷蒸馏威士忌。蒸馏完毕以后,便会穿过北方丘陵中的柯德瑞尼森林到达苏格兰集市城镇珀斯(Perth)去秘密销售威士忌。

到了1823年,有识之士倡议改变这一状况,颁布新税法大幅度降低酿酒税,让合法酒厂可以有合理利润。但格兰威特河谷以及附近地区的私酿者们对此不以为然,更去威胁那些打算申请合法酿酒执照的人。当地的贵族和地主倒是一致响应政府的号召,鼓励有兴趣的人去申请牌照。

勇敢的乔治·史密斯,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后来写给报纸的文章中,他描述道:“终于,在1824年,年轻力壮的我决定大胆尝试一番。那时我已经是公爵手下的一名佃户了。尽管前景堪忧,此举仍得到公爵夫妇以及公爵的朋友斯金纳先生的大力支持。我的邻居们对我恨之入骨,他们甚至扬言要一把大火烧掉我的酒厂。亚伯劳尔的地主送给我两把装有微力扳机的手枪,价值十个几尼(一几尼等于二十先令),我日夜带在身边,10年间从未离身。”现在这两把手枪陈列在格兰威特酒厂的游客中心,自豪地展示着它们的丰功伟绩。

来自其他走私者们的报复也决不是史密斯的臆想:1825年,就在格兰威特附近,阿伯丁郡的另一个合法的欧迪酒厂就被走私者们付之一炬;1826年,第一家洛克那加(Lochnagar)威士忌厂建立,随后不久也被毁掉。而在格兰威特酒厂,除了厂主史密斯全副武装以外,他还雇佣了几个壮汉,日夜轮班在酒厂周围看守。
 
了解了史密斯老爷子和他的格兰威特故事,你会明白为什么苏格兰威士忌就像《勇敢的心》里的华莱士一样,被誉为苏格兰男人的象征:因为他们总是在战斗。

重要的是,从设厂、武装防卫、对抗冒名者到最终名正言顺、然后逐步发展到世界销量最大的单一麦芽巨头,各种杂事一直扰攘期间,但格兰威特从来没有停止提高品质:酒厂的蒸馏器数量在有条不紊地增加;乔治·史密斯为了使用乔西之井(Josie’s Well)这个带着传奇色彩、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泉水源酿造高品质威士忌,还专门把厂址搬迁过一次。

对波本桶和雪莉桶的熟练运用、对生命之水的精心挑选,都让酒厂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品质过硬。格兰威特的低年份产品(如12、15年)有着轻柔的质感和新鲜的花香、青苹果气息,独特的易饮性让其成为最佳的单一麦芽入门酒之一;而高年份的产品(如21、25年)则以其复杂的风味和平衡的结构取胜,对威士忌老饕们有着更高的诱惑力;还有像纳朵拉(Nadurra)这样非常规的原桶装瓶酒和阿尔法(Alpha)这种完全没文字说明的盲品佳酿,则让酒迷们见猎心喜。

文章来源: 古韵堂老洋酒品鉴中心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