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雷岛七名酒 没喝过不算威士忌达人
2017-07-03 10:24
上一篇介绍了艾雷岛威士忌基本调性后(请参见:有正露丸味道的酒,为什么一喝上瘾?),接着介绍岛上现有的八间蒸馏厂、一间已关厂的蒸馏厂,以及一款专以艾雷岛蒸馏厂的酒调制的调和式威士忌。
Ardbeg(雅柏)

图片来源:helen_1977@fickr,CC BY-SA 2.0
Ardbeg位于艾雷岛的南端,从1798年开始生产威士忌,到了1886年达到高峰。但从1970年代,经营者一连串的错误决定,一度让Ardbeg在1981年停止生产。直到1997年,由Glenmorangie(格兰杰)买下,并在2004年一同并入LVMH集团后,才让Ardbeg重新起死回生。加入精品集团后,Ardbeg的形象也一改原本乡间小酒厂的纯朴,变为现在的内敛奢华外观。Ardbeg的「泥煤味」从以前就很重,在艾雷岛算得上数一数二,让它获得「泥煤味怪兽」的封号。
Ardbeg还有个特色—官方装瓶通常「不太标示年份」,只有Ardbeg Ten清楚告知是「十年」(法令规定,标示年份为「最低年份」。十年代表至少用十年以上的原酒调配而成),其他的大多用「Alligator」、「Uigeadail」、「Galileo」这类的字眼命名。而且还经常出「限量款」、「限地区款」,这招也让许多酒迷争相抢购。
如果想喝Ardbeg,我建议先试试Ardbeg Ten!
在这瓶酒身上,有着Ardbeg最核心的本质:轻柔酒体、泥煤包夹着清甜水果与莱姆香气及黑色巧克力。这瓶酒口感不「重咸」、没有太过份的泥煤味或正露丸味、尾韵悠长,刚接触Ardbeg或艾雷岛的人,如果喜欢Ardbeg Ten,很容易从这瓶渐渐爱上一整群Ardbeg!
Bowmore(波摩)

图片来源:helen_1977@fickr,CC BY-SA 2.0
位在艾雷岛中间位置的Bowmore从1779年开始制酒以来,几经易手,现在为日本三得利(Suntory)集团所有。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喝到Bowmore,当下只有一个感觉,「这是香水吗?!」要我形容的话,那是一种以浓缩柑桔果汁为底,叠上一层干煎烟燻培根所散发出的香味,再夹着气海潮、巧克力的复杂香气。即使是由其他独立装瓶厂生产装瓶,这种味道也很容易辨识。
酒体圆润饱满的Bowmore 15Y ”Darkest”,,在Bowmore特有的香水味之外,还有着葡萄干、熟成果干、蜜枣、乌梅的深沈香气,加上烟燻与泥煤适中,这样的酒很适合搭配烤肉。一口Bowmore 15Y,一口碳烤牛五花,是我最喜欢的搭配法。
Bruichladdich(布莱迪)

图片来源:commart@fickr,CC BY-SA 2.0
如果参观前面提到的Bowmore蒸馏厂,穿过厂区到海岸边,隔着海湾,距离不到五公里的对岸就是Bruichladdich蒸馏厂了。这个成立于1881年的蒸馏厂,过去是调和式麦芽威士忌中很重要的重泥煤威士忌来源。可惜,在1995年遭到关厂的命运。2000年由新团队接手,重新开厂后的Bruichladdich改走清柔香甜的水果调性,不过新团队并没有忘记过去的泥煤调性,Bruichladdich蒸馏厂除了以蒸馏厂为名的品牌,2012年8月被人头马君度集团并购后,包装改得更具设计感,原有的品牌也改为「The Laddie」,同时推出两个新品牌:中度泥煤的Port Charlotte、重度泥煤的Octomore( Octomore 4.1/167是全世界泥煤度最高的威士忌,含量达167ppm,较第二名 Ardbeg Supernova高出67%)
Bruichladdic的外包装非常时尚,如果想收藏兼饮用,可先试试「The Laddie 10y」,没有重到惊人的泥煤味,带有麦芽、水果、蜂蜜的甜味及橡木桶香气。
Bunnahabhain(布纳哈本)

Bunnahabhain沿岸是一片浅滩。图片来源:flickrbug@fickr,CC BY-SA 2.0
常看商业周刊的人,对于Bunnahabhain瓶身上的船长画像一定不陌生。
1883年创立的Bunnahabhain蒸馏厂位在艾雷岛东北方Bunnahabhain湾旁,这个地理位置看似方便,其实不然。一百多年前岛上的陆运不发达,多数蒸馏厂都靠水路运输生产原料。但Bunnahabhain旁的港口水深不够,运输船只能停在外海,改由小船分多次运送原料到酒厂。酒厂为了感谢这些不辞辛苦运送原料的船长,特地以「老船长」图像作为酒厂的标志,这样一来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Bunnahabhain的酒在艾雷岛产区中算是「甜美不躁进」的酒,或许是因为老船长的形象,我总会将这样的酒质与娴熟稳健的驾船技巧联想在一起,我如果会在夏天饮用艾雷岛,多半是Bunnahabhain。
如果预算允许,一定要喝喝看Bunnahabhain 25y,这款带有焦糖、蜂蜜与一丝丝奶油香气的酒,单喝就让我觉得惊艷!Bunnahabhain在宣传上总是强调自己的酒和生蚝非常搭配,曾在一次聚会中,和朋友拿了12y、18y、25y,搭配Belon生蚝,其他两款酒当然也不赖,但是当一口生蚝,一口Bunnahabhain 25y后,喉咙间回荡一股清新的瓜果香气,将生蚝的腥味一扫而空,让我对25y又多了一份独特印象。
Caol Ila(卡尔里拉)

相较Bunnahabain,Caol Ila的沿岸可以让船停泊。图片来源: Gareth Harper@fickr,CC BY-SA 2.0
从苏格兰本岛坐船到艾雷岛,如果从Port Askraig上岸,第一个遇到的蒸馏厂就是Coal Ila。这个位于港口开车不到5分钟车程的蒸馏厂,创立于1846年。1970年代,当时的(也是现在)所有者Diageo(帝亚吉欧)集团花了一番功夫整建现代化厂房,让Coal Ila成为艾雷岛产量最大的蒸馏厂,也是该集团旗下产量最大的蒸馏厂。因为Coal Ila产量太大,大部分的酒都运回本岛熟成、装瓶或作为调和式威士忌(最著名的是Johny Walker)调配使用。或许,Diageo正是看重Coal Ila靠近港口的地利之便,特别提高它的产能。
Coal Ila的酒并不太强调泥煤,反倒是花香、麦芽甜味、海风气息,成了Coal Ila的特征。我喜欢用Coal Ila搭配日式烧烤海鲜,特别是烤干贝这类清淡的食材,更加凸显海鲜原有的鲜甜。
虽然是艾雷岛的蒸馏厂,但我觉得值得一试的是「Coal Ila 8y Unpeated」。
这款无泥煤味的艾雷岛,乍闻之下是轻柔的奶油、白色花香及一些新鲜蜂蜜的香气,轻柔的酒体不让人觉得在喝威士忌,高酒精浓度(64.9%)入口即化,接着是奶油、白花、香草的气味,最后带有些许海水咸味的口感,适合独饮的细致小品。
这款无泥煤味的艾雷岛,乍闻之下是轻柔的奶油、白色花香及一些新鲜蜂蜜的香气,轻柔的酒体不让人觉得在喝威士忌,高酒精浓度(64.9%)入口即化,接着是奶油、白花、香草的气味,最后带有些许海水咸味的口感,适合独饮的细致小品。
Kilchoman(齐侯门)
这是艾雷岛上最年轻的蒸馏厂,创立于2005年,位于艾雷岛的西边,是岛上唯一不靠海的蒸馏厂。
艾雷岛很难得再出现一间全新的蒸馏厂(前一次出现已经是120多年前)。如果到Kilchoman参观,会发现和其他蒸馏厂不同,Kilchoman比较象是一个农场,有自己的大麦田,作为部分威士忌原料来源。厂主饲养着牛、羊,在厂内还买得到自产的奶酪,威士忌反倒象是农场的副产品。
即便如此,这个新厂仍有自己的坚持。依循着传统的威士忌制造法外,在橡木桶的选择上,除了一般的雪莉桶、波本桶,也选用葡萄酒桶等其他桶类,是个传统与创新兼具的蒸馏厂。
Lagavulin(乐加维林)

图片来源:flickrbug@fickr,CC BY-SA 2.0
Diageo在艾雷岛有两间蒸馏厂,一间是前面提过的Coal Ila,另一间就是Lagavulin。位于艾雷岛南端,创立于1816年的Lagavulin,总是给人带着距离的贵族感。大概在2005之前,Lagavulin在艾雷岛迷眼中是一款很难得到的威士忌─当时多数的酒提供给调和式威士忌使用,单一麦芽则坚持以16年份装瓶,偏偏在16年前,蒸馏厂一周只蒸馏两天,这使得Lagavulin的产量大为稀少。幸好,后来厂方推出12年原酒,才让疯狂酒迷们一解相思之苦。
Lagavulin另一个特色是泥煤味中带着烟燻味,以及香甜的麦芽香。因此喝Lagavulin时,不太容易觉得它有厚重的泥煤味(事实上,Lagavulin、Ardbeg、Laphroaig并称「泥煤三巨头」),烟燻焦糖甜香为主的复杂香气,让人觉得这是一款华丽、庄重的威士忌。
Lagavulin除了产量少、香气特殊,价格偏高也是一项特色。初次接触的人,我建议先从「Lagavulin 16y」着手!这款酒体饱满的威士忌,带着烟燻乌梅、海潮、麦芽甜味、浓厚的焦糖布丁、雪茄的香气,尾韵悠长。有的时候我会用来搭配烤鸭,或热炒店的葱爆牛肉、糖醋排骨,都是我很喜欢的组合。
Laphroaig(拉弗格)

小型、从中段开始收缩的Laphraig蒸馏器。图片来源:Nigel_Brown@fickr,CC BY-SA 2.0
要称呼艾雷岛南端的A846道路为「泥煤之道」,一点也不夸张。从西到东,不到3公里的路段上依序排列着「泥煤三巨头」:Laphroaig、Lagavulin、Ardbeg。
这个创立于1826年的蒸馏厂所出产的威士忌,虏获了更多艾雷岛爱好者的心,销量上往往名列前三名。Laphroaig的酒味道偏向重泥煤、重海味。许多专家推论因为他的蒸馏器比较小、造型有如洋葱般从中段内缩,在蒸馏过程中保有更多的「酚」,导致Laphroaig的酒带有如此浓厚的泥煤与海洋的气味。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很喜欢Laphroaig,也让它获得了王子的「皇家授权(Royal Warrant),每一瓶Laphroaig上,都可以在正面标签的最上方看到王子的徽记。
Laphroaig Quarter Cask,这是款带有蜂蜜香甜气息,却又不失本色的重泥煤威士忌。当蜂蜜的气味过了后,随之而来是源源不绝的泥煤味,后段带着碘、海藻、湿泥土等复杂的海洋气息。入口后,除了前面所说的味道,还有着一点点柑桔,及咸咸的蓝霉奶酪味道,是款很够味的艾雷岛威士忌。
酒厂在包装上特别说明用「四分之一桶」陈年,是为了让碰触到桶身的酒液比例比储放在其他种酒桶的比例要高,可以让味道更丰富。我曾试过搭配烤羊排(带油花的那种),相辅相成的组合。两种浓郁味道交杂一起,羊排的油脂补足了酒的干涩口感;泥煤与海味压制了羊肉的羶味,很棒!
Port Ellen(波特艾伦)
创立于1825年的Port Allen,在1836年营销美国后迅速爆红,但后来遭遇到美国1930年代的禁酒令,市场下滑让酒厂在1930年关厂。直到37年后,当时的拥有者Diageo(帝亚吉欧)为了因应日渐增加的市场需求,重新运作Port Allen,同时在一旁盖了麦芽工厂,提供Port Allen、Lagavulin、Coal Ila所需的麦芽。又过了十多年,198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再次让威士忌市场萎缩,基于经营考量,Diageo决定拆除Port Allen蒸馏厂,转型成为专业麦芽厂,提供泥煤麦芽给其他同业,目前岛上含有泥煤的麦芽,几乎都由Port Allen麦芽厂提供。
蒸馏场虽然已经关闭,但目前仍然可以买到细致、轻柔带有烟燻味的Port Allen威士忌。Diageo不定时会将Port Allen原酒装瓶,推出限量版。每次推出都让藏家与通路商抢购一空,造成Port Allen的价格一直不断高涨。
Black Bottle(黑瓶)
虽然是调和式威士忌,Black Bottle的最大特色在于:这是唯一一瓶融和了所有艾雷岛麦芽威士忌的的调和式威士忌。
也就是说,在这个绿色瓶子的酒是由Ardbeg、Bowmore、Bruichladdich、Bunnahabain、Coal Ila、Lagavulin、Laphroaig,共七间蒸馏厂的麦芽威士忌,再加上榖物威士忌所调和而成。
Black Bottle是款轻柔、轻泥煤的威士忌。喝惯单一麦芽的人,或许不太习惯;但如果没接触过艾雷岛,或者从未接触过威士忌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入门款。Black Bottle的香气主要是果香,带点泥煤与烟燻,还有一些香料与海的味道。单喝很合适,夏天用Black Bottle调Whisky Soda,比起其他雪莉桶威士忌,更加清爽。
文章来源:商业周刊
作者:西水之乐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Ardbeg(雅柏)

图片来源:helen_1977@fickr,CC BY-SA 2.0
Ardbeg位于艾雷岛的南端,从1798年开始生产威士忌,到了1886年达到高峰。但从1970年代,经营者一连串的错误决定,一度让Ardbeg在1981年停止生产。直到1997年,由Glenmorangie(格兰杰)买下,并在2004年一同并入LVMH集团后,才让Ardbeg重新起死回生。加入精品集团后,Ardbeg的形象也一改原本乡间小酒厂的纯朴,变为现在的内敛奢华外观。Ardbeg的「泥煤味」从以前就很重,在艾雷岛算得上数一数二,让它获得「泥煤味怪兽」的封号。
Ardbeg还有个特色—官方装瓶通常「不太标示年份」,只有Ardbeg Ten清楚告知是「十年」(法令规定,标示年份为「最低年份」。十年代表至少用十年以上的原酒调配而成),其他的大多用「Alligator」、「Uigeadail」、「Galileo」这类的字眼命名。而且还经常出「限量款」、「限地区款」,这招也让许多酒迷争相抢购。
如果想喝Ardbeg,我建议先试试Ardbeg Ten!
在这瓶酒身上,有着Ardbeg最核心的本质:轻柔酒体、泥煤包夹着清甜水果与莱姆香气及黑色巧克力。这瓶酒口感不「重咸」、没有太过份的泥煤味或正露丸味、尾韵悠长,刚接触Ardbeg或艾雷岛的人,如果喜欢Ardbeg Ten,很容易从这瓶渐渐爱上一整群Ardbeg!
Bowmore(波摩)

图片来源:helen_1977@fickr,CC BY-SA 2.0
位在艾雷岛中间位置的Bowmore从1779年开始制酒以来,几经易手,现在为日本三得利(Suntory)集团所有。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喝到Bowmore,当下只有一个感觉,「这是香水吗?!」要我形容的话,那是一种以浓缩柑桔果汁为底,叠上一层干煎烟燻培根所散发出的香味,再夹着气海潮、巧克力的复杂香气。即使是由其他独立装瓶厂生产装瓶,这种味道也很容易辨识。
酒体圆润饱满的Bowmore 15Y ”Darkest”,,在Bowmore特有的香水味之外,还有着葡萄干、熟成果干、蜜枣、乌梅的深沈香气,加上烟燻与泥煤适中,这样的酒很适合搭配烤肉。一口Bowmore 15Y,一口碳烤牛五花,是我最喜欢的搭配法。
Bruichladdich(布莱迪)

图片来源:commart@fickr,CC BY-SA 2.0
如果参观前面提到的Bowmore蒸馏厂,穿过厂区到海岸边,隔着海湾,距离不到五公里的对岸就是Bruichladdich蒸馏厂了。这个成立于1881年的蒸馏厂,过去是调和式麦芽威士忌中很重要的重泥煤威士忌来源。可惜,在1995年遭到关厂的命运。2000年由新团队接手,重新开厂后的Bruichladdich改走清柔香甜的水果调性,不过新团队并没有忘记过去的泥煤调性,Bruichladdich蒸馏厂除了以蒸馏厂为名的品牌,2012年8月被人头马君度集团并购后,包装改得更具设计感,原有的品牌也改为「The Laddie」,同时推出两个新品牌:中度泥煤的Port Charlotte、重度泥煤的Octomore( Octomore 4.1/167是全世界泥煤度最高的威士忌,含量达167ppm,较第二名 Ardbeg Supernova高出67%)
Bruichladdic的外包装非常时尚,如果想收藏兼饮用,可先试试「The Laddie 10y」,没有重到惊人的泥煤味,带有麦芽、水果、蜂蜜的甜味及橡木桶香气。
Bunnahabhain(布纳哈本)

Bunnahabhain沿岸是一片浅滩。图片来源:flickrbug@fickr,CC BY-SA 2.0
常看商业周刊的人,对于Bunnahabhain瓶身上的船长画像一定不陌生。
1883年创立的Bunnahabhain蒸馏厂位在艾雷岛东北方Bunnahabhain湾旁,这个地理位置看似方便,其实不然。一百多年前岛上的陆运不发达,多数蒸馏厂都靠水路运输生产原料。但Bunnahabhain旁的港口水深不够,运输船只能停在外海,改由小船分多次运送原料到酒厂。酒厂为了感谢这些不辞辛苦运送原料的船长,特地以「老船长」图像作为酒厂的标志,这样一来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Bunnahabhain的酒在艾雷岛产区中算是「甜美不躁进」的酒,或许是因为老船长的形象,我总会将这样的酒质与娴熟稳健的驾船技巧联想在一起,我如果会在夏天饮用艾雷岛,多半是Bunnahabhain。
如果预算允许,一定要喝喝看Bunnahabhain 25y,这款带有焦糖、蜂蜜与一丝丝奶油香气的酒,单喝就让我觉得惊艷!Bunnahabhain在宣传上总是强调自己的酒和生蚝非常搭配,曾在一次聚会中,和朋友拿了12y、18y、25y,搭配Belon生蚝,其他两款酒当然也不赖,但是当一口生蚝,一口Bunnahabhain 25y后,喉咙间回荡一股清新的瓜果香气,将生蚝的腥味一扫而空,让我对25y又多了一份独特印象。
Caol Ila(卡尔里拉)

相较Bunnahabain,Caol Ila的沿岸可以让船停泊。图片来源: Gareth Harper@fickr,CC BY-SA 2.0
从苏格兰本岛坐船到艾雷岛,如果从Port Askraig上岸,第一个遇到的蒸馏厂就是Coal Ila。这个位于港口开车不到5分钟车程的蒸馏厂,创立于1846年。1970年代,当时的(也是现在)所有者Diageo(帝亚吉欧)集团花了一番功夫整建现代化厂房,让Coal Ila成为艾雷岛产量最大的蒸馏厂,也是该集团旗下产量最大的蒸馏厂。因为Coal Ila产量太大,大部分的酒都运回本岛熟成、装瓶或作为调和式威士忌(最著名的是Johny Walker)调配使用。或许,Diageo正是看重Coal Ila靠近港口的地利之便,特别提高它的产能。
Coal Ila的酒并不太强调泥煤,反倒是花香、麦芽甜味、海风气息,成了Coal Ila的特征。我喜欢用Coal Ila搭配日式烧烤海鲜,特别是烤干贝这类清淡的食材,更加凸显海鲜原有的鲜甜。
虽然是艾雷岛的蒸馏厂,但我觉得值得一试的是「Coal Ila 8y Unpeated」。
这款无泥煤味的艾雷岛,乍闻之下是轻柔的奶油、白色花香及一些新鲜蜂蜜的香气,轻柔的酒体不让人觉得在喝威士忌,高酒精浓度(64.9%)入口即化,接着是奶油、白花、香草的气味,最后带有些许海水咸味的口感,适合独饮的细致小品。
这款无泥煤味的艾雷岛,乍闻之下是轻柔的奶油、白色花香及一些新鲜蜂蜜的香气,轻柔的酒体不让人觉得在喝威士忌,高酒精浓度(64.9%)入口即化,接着是奶油、白花、香草的气味,最后带有些许海水咸味的口感,适合独饮的细致小品。
Kilchoman(齐侯门)
这是艾雷岛上最年轻的蒸馏厂,创立于2005年,位于艾雷岛的西边,是岛上唯一不靠海的蒸馏厂。
艾雷岛很难得再出现一间全新的蒸馏厂(前一次出现已经是120多年前)。如果到Kilchoman参观,会发现和其他蒸馏厂不同,Kilchoman比较象是一个农场,有自己的大麦田,作为部分威士忌原料来源。厂主饲养着牛、羊,在厂内还买得到自产的奶酪,威士忌反倒象是农场的副产品。
即便如此,这个新厂仍有自己的坚持。依循着传统的威士忌制造法外,在橡木桶的选择上,除了一般的雪莉桶、波本桶,也选用葡萄酒桶等其他桶类,是个传统与创新兼具的蒸馏厂。
Lagavulin(乐加维林)

图片来源:flickrbug@fickr,CC BY-SA 2.0
Diageo在艾雷岛有两间蒸馏厂,一间是前面提过的Coal Ila,另一间就是Lagavulin。位于艾雷岛南端,创立于1816年的Lagavulin,总是给人带着距离的贵族感。大概在2005之前,Lagavulin在艾雷岛迷眼中是一款很难得到的威士忌─当时多数的酒提供给调和式威士忌使用,单一麦芽则坚持以16年份装瓶,偏偏在16年前,蒸馏厂一周只蒸馏两天,这使得Lagavulin的产量大为稀少。幸好,后来厂方推出12年原酒,才让疯狂酒迷们一解相思之苦。
Lagavulin另一个特色是泥煤味中带着烟燻味,以及香甜的麦芽香。因此喝Lagavulin时,不太容易觉得它有厚重的泥煤味(事实上,Lagavulin、Ardbeg、Laphroaig并称「泥煤三巨头」),烟燻焦糖甜香为主的复杂香气,让人觉得这是一款华丽、庄重的威士忌。
Lagavulin除了产量少、香气特殊,价格偏高也是一项特色。初次接触的人,我建议先从「Lagavulin 16y」着手!这款酒体饱满的威士忌,带着烟燻乌梅、海潮、麦芽甜味、浓厚的焦糖布丁、雪茄的香气,尾韵悠长。有的时候我会用来搭配烤鸭,或热炒店的葱爆牛肉、糖醋排骨,都是我很喜欢的组合。
Laphroaig(拉弗格)

小型、从中段开始收缩的Laphraig蒸馏器。图片来源:Nigel_Brown@fickr,CC BY-SA 2.0
要称呼艾雷岛南端的A846道路为「泥煤之道」,一点也不夸张。从西到东,不到3公里的路段上依序排列着「泥煤三巨头」:Laphroaig、Lagavulin、Ardbeg。
这个创立于1826年的蒸馏厂所出产的威士忌,虏获了更多艾雷岛爱好者的心,销量上往往名列前三名。Laphroaig的酒味道偏向重泥煤、重海味。许多专家推论因为他的蒸馏器比较小、造型有如洋葱般从中段内缩,在蒸馏过程中保有更多的「酚」,导致Laphroaig的酒带有如此浓厚的泥煤与海洋的气味。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很喜欢Laphroaig,也让它获得了王子的「皇家授权(Royal Warrant),每一瓶Laphroaig上,都可以在正面标签的最上方看到王子的徽记。
Laphroaig Quarter Cask,这是款带有蜂蜜香甜气息,却又不失本色的重泥煤威士忌。当蜂蜜的气味过了后,随之而来是源源不绝的泥煤味,后段带着碘、海藻、湿泥土等复杂的海洋气息。入口后,除了前面所说的味道,还有着一点点柑桔,及咸咸的蓝霉奶酪味道,是款很够味的艾雷岛威士忌。
酒厂在包装上特别说明用「四分之一桶」陈年,是为了让碰触到桶身的酒液比例比储放在其他种酒桶的比例要高,可以让味道更丰富。我曾试过搭配烤羊排(带油花的那种),相辅相成的组合。两种浓郁味道交杂一起,羊排的油脂补足了酒的干涩口感;泥煤与海味压制了羊肉的羶味,很棒!
Port Ellen(波特艾伦)
创立于1825年的Port Allen,在1836年营销美国后迅速爆红,但后来遭遇到美国1930年代的禁酒令,市场下滑让酒厂在1930年关厂。直到37年后,当时的拥有者Diageo(帝亚吉欧)为了因应日渐增加的市场需求,重新运作Port Allen,同时在一旁盖了麦芽工厂,提供Port Allen、Lagavulin、Coal Ila所需的麦芽。又过了十多年,198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再次让威士忌市场萎缩,基于经营考量,Diageo决定拆除Port Allen蒸馏厂,转型成为专业麦芽厂,提供泥煤麦芽给其他同业,目前岛上含有泥煤的麦芽,几乎都由Port Allen麦芽厂提供。
蒸馏场虽然已经关闭,但目前仍然可以买到细致、轻柔带有烟燻味的Port Allen威士忌。Diageo不定时会将Port Allen原酒装瓶,推出限量版。每次推出都让藏家与通路商抢购一空,造成Port Allen的价格一直不断高涨。
Black Bottle(黑瓶)
虽然是调和式威士忌,Black Bottle的最大特色在于:这是唯一一瓶融和了所有艾雷岛麦芽威士忌的的调和式威士忌。
也就是说,在这个绿色瓶子的酒是由Ardbeg、Bowmore、Bruichladdich、Bunnahabain、Coal Ila、Lagavulin、Laphroaig,共七间蒸馏厂的麦芽威士忌,再加上榖物威士忌所调和而成。
Black Bottle是款轻柔、轻泥煤的威士忌。喝惯单一麦芽的人,或许不太习惯;但如果没接触过艾雷岛,或者从未接触过威士忌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入门款。Black Bottle的香气主要是果香,带点泥煤与烟燻,还有一些香料与海的味道。单喝很合适,夏天用Black Bottle调Whisky Soda,比起其他雪莉桶威士忌,更加清爽。
文章来源:商业周刊
作者:西水之乐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