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露丸味道的酒,为什么一喝上瘾?
就我的观察,这个苏格兰西南部外海小岛所产的威士忌,喜爱的人多,讨厌的也不少!
原因无他,太有特色。
不过......一旦喜欢上「艾雷岛特色」,就很容易深深为它着迷。
以前,台湾市场还无法接受艾雷岛,曾有进口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进了300瓶Ardbeg的Single Cask( 请参见:一张图搞懂苏格兰威士忌分类)到台湾,摆了7年都卖不出去。直到这五、六年台湾喝威士忌的人多了,大家逐渐认识艾雷岛,一票忠实粉丝已经开始不满足原厂的产品,四处寻猎新口味时,这批酒不到三个月就被粉丝抢购一空。
我刚开始遇见艾雷岛,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台湾刚开始流行单一麦芽威士忌。(大概就是前面那位进口商进口原酒的时代)
在一次餐会中,朋友带来一个深绿色的酒瓶,当浅黄色的酒液倒进公杯,马上周遭瀰漫着一股药水、正露丸的气味。喝下一口,鼻腔完全被这种刺激的气味占据,味蕾感受到满满的咸与涩。这正是艾雷岛威士忌最大的两个特色 ─「泥煤」与「海味」。
泥煤(Peat)
在制造威士忌的过程中,首先将大麦浸湿、发芽,发芽到一定程度,必须将麦芽加热烘干,停止发芽,这个过程叫「燻制」。艾雷岛上有许多的溼地,溼地中那些数千年被水淹盖、未完全碳化的石南、水苔或其他植物组织,就是泥煤。泥煤在艾雷岛随处可得,是很容易取得的燃料。所以从以前就采用这种最容易取得的燃料燻烤麦芽,而泥煤燃烧烟雾中的「酚」也就透过「燻制」进了麦芽中,也就是大家所闻到的「泥煤味」。
艾雷岛上的泥煤矿区,刚开采的泥煤堆在一旁的草地 by larsomat@fickr,CC BY-SA 2.0
燻后麦芽的含酚量(以ppm,百万分计)称为「泥煤度」。含量2~10ppm称为轻度泥煤,重度泥煤约50~60ppm。目前号称最强泥煤的酒是Bruichladdich(布莱迪蒸馏厂,也位于艾雷岛)的Octomore 4.1(中译:欧特摩4.1),泥煤度为167,远远比第二名Ardbeg(雅柏,同样也在艾雷岛)的Supernova(中译:超新星)高出67%!
根据先前国外统计,泥煤度排行前十名的威士忌,有八名都是艾雷岛上的蒸馏厂,称艾雷岛是泥煤味大本营,一点也不为过。
海味
为何艾雷岛威士忌有如此浓郁的海味?
这让许多威士忌业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一派认为,因为蒸馏厂的仓库邻近海边,储存在橡木桶的酒在海风长年吹拂下,自然而然被海风所熏染;另一派则认为,艾雷岛上各蒸馏厂使用的泥煤,都自岛上的溼地采集(符合经济效益),大多数的溼地邻近海边,使得泥煤长期受海水浸润,用这样的泥煤燻烤麦芽,间接让麦芽带有海的味道,也影响之后制造的酒。
两派说法都有拥护者。
不过,岛上一些蒸馏厂因为仓储空间不够,其实是将酒桶运到苏格兰本岛的熟成仓库陈年,同样产出具有海味的酒;加上其他岛屿,邻近海边的蒸馏厂生产的酒也不一定都有如此浓厚的海味。因为这两个原因,让不少人选择相信后者,认为前者只是一种浪漫的营销说词。
现在的艾雷岛,除了是重要的苏格兰威士忌产地,因为威士忌风潮,渐渐吸引一些观光客到此地朝圣。每年五到八月,气候相对宜人,一些酒厂会趁这时候举办一些活动,是比较适合前往的时间。
艾雷岛上现有八间蒸馏厂、一间已关厂的蒸馏厂(仍有酒在市面上流通),以及一款专以艾雷岛蒸馏厂的酒调制的调和式威士忌,将在下一次和大家介绍。
文章来源:商业周刊
作者:洒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