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的套路:威士忌酒评
2017-03-27 11:05
【做个有趣的人,做个聪明可爱的酒虫。】
品酒是一种兴趣爱好,并且和爬山打高尔夫看球这些没什么两样,都是由兴趣入门,然后熟能生巧,越扎越深,越玩越精。
说到品酒,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个概念:酿酒师和品酒师。

除去两者都要会品酒的相同点,一个酿酒师需要异常灵敏的嗅觉,需要天赋异禀,一天要品尝的酒样可能更多,而且并非那些成品,包括陈桶前中后等各个阶段,需要比品酒师更多能预见未来的能力,并且能够创造经济利益,而品酒师呢,他们的嗅觉跟常人差不多,记忆香气也是后天训练的,而且在国外是没有品酒师这个职业的,品酒师更多的是对具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士的一种定性称呼,在国内,大部分品酒师做的就是酿酒师的工作。
威士忌入手比较容易,一般都选择基础款,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就行,喜欢哪款就多喝点,入门之后,进而进阶,品酒虽然没有窍门和捷径可走,但进阶要诀还是有的,一是多喝不要喝多,二是多喝多比较。
喝前喝后主动去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勤发喝酒时的照片及心情体验到朋友圈甚至到酒虫馆去,会形成讨论氛围,讨论的东西往往令你印象更深刻,会对品酒的提升有所帮助,当然,除了用心去品尝,用脑袋去了解酒款酒厂讯息,再写点什么酒评的就更好了。
对于酒评来说,可以两方面着手,一是可以先设计一些入门的酒评,通过罗列出一些选项而进行简单的打钩和最后总结的方法来写出你对这款酒的感觉,第二是自己遵循酒评的套路来走。
当然,品尝威士忌的时候之前,我们得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点,就是要知道酒款特性,而后选择合适的酒杯来进行品酒,我们不应该认为只有直桶平底玻璃杯才是威士忌的合理用杯,我们得明白一些威士忌的基础常识,比如香气浓的威士忌则杯口可以相应增大,而香气较淡的威士忌则可以选择杯口内敛的玻璃杯。
宝剑配英雄,有好的器物,才能往更专业的套路上走的更远。
酒评的套路一般都会按照外观,香气,口感,和结论这个框架进行。
所以,一份有套路的酒评,大致可以写成这样,例如:
酒款:泰斯卡风暴(你也可以多写点其他信息,如斯凯岛泰斯卡酒厂,45.8度,雪莉桶)。

外观:明亮的金黄色,酒体较为清澈。
气味:辛辣,醇厚的烟熏,还带有点蜂蜜般的甘甜。
口感:甜雪莉的味道从舌尖一滑而过,紧接着就是比泰斯卡十年更强烈的热辣感,还有一点咸味,喉咙处还有辛辣的胡椒味,尾韵是咸咸的海水味再次洗刷口腔。
总结:相比十年,风暴犹如其名字一样更加开的凶猛奔放,泰斯卡的真的给人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就连包装也是给人十足的视觉风暴冲击!
当然,如果你能用英文写出就更具国际专业范了。
如你所见,通过观察外观,品闻香气,体会口感,最后得出了结论。
最后这个结论得出的判断,更多的不是基于它的外观和香气,而是基于它的口感和结构。
一款威士忌的价值,是结构决定了它是否值得陈年,是口感的复杂程度和回味长度决定了它值多少钱。
所以我们品酒时,最具关注的点在于口感和结构。
威士忌品尝时,那诸如以上的这些感觉是如何得到的呢?
其实都是通过不断的品尝和记忆学会的,当然这个需要时间去积累,去学习,其实跟王思聪回答的那个问题一样,怎样才能从白莲花的外表看出绿茶婊的内心?答案都是熟能生巧。品酒也是一样,需要熟才能生巧。
当然,现在我们需要学的是基本的套路。
只要你手中的威士忌还没喝完,套路就还没走完,套路就还在继续当中,我们再详细分解一下:

酒款——酒款属于基本知识方面的,这需要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了解,需要不断品尝去积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看懂每一瓶威士忌酒,其实,每一个威士忌酒瓶上都贴有它的酒标,一般都是英文,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这十个基本的酒标基本知识:1.Stillery name (brand)——蒸馏厂名称(品牌);2.Type of wood it has been aged in(熟成所用的桶型);3.Age——年份;4.Region——产区、地区;5.Type of whisky——威士忌类型;6.Strength,ABV (alcohol by volume)——酒精度数;7.Bottle size——酒瓶容量;8.Collection(i.e. Glenfiddich’s Age of Discovery collection)——某厂发行的特殊系列酒款,例如:格兰菲迪探险家系列;9.Non chill-filtered——非冷凝过滤;10.Single Cask——单桶,该酒款的酿造者、蒸馏所在厂商,以最大最显眼的字体被标注在酒标上,此外,有些蒸馏厂也会把自己蒸馏的原酒出售给其他独立调酒、装瓶的厂商,这些酒款会被标上独立装瓶商(IB)自己的品牌,不要求你全部记住世界各产区的各款威士忌酒款,最起码的是你得看得懂每瓶酒款。
外观——酒体颜色,酒的颜值,正常的话,我们的眼睛都能分辨出颜色,酒评的时候选择里合适的颜色往上套用就好,例如酒体轻,中或厚,丰满,骨感,偏薄,偏厚,透明,清澈,饱满,混浊,血红色,木耳黑,琥珀色,金黄色,海蓝色等等。
气味——初闻有怎样的气味,再闻还有什么香味,比如烟熏味、太妃糖、椰丝、芒果、香草......还有你吃过的一些水果,知道这些味道,所以在品酒时,你能从记忆中调出这些水果的味道来和嘴里的威士忌香气进行匹配,任何一款威士忌的品鉴之旅都是通过味蕾在讲述不同世界传奇的过程,但如果再加上橡木桶陈酿会出现一些榛子和坚果的香气时,就开始模糊了,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酒鼻子来学习记忆各种香气,这样在品酒时能够从记忆中调出一些香气特征,当然入门时,只需要能懂得香气的大类就不错了,比如水果香气还是花的香气,具体到哪种水果,哪种花就可以不用先深入。
口感——口感主要表达的是威士忌本身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入口瞬间能体会到具体的感觉,饮后在口腔中能的体会到的具体味道,再加上尾韵能感觉到置身于什么环境之中。比如入口瞬间能体会到一点消毒水和泥煤的味道,大口饮后在口腔中能明显的体会到太妃糖和蜂蜜这两种香气,或许还能察觉到一点烤面包香味来,尾韵是能感觉到仿若置身于午后的海滩上。
总结——之前的套路“看上去”似乎已经非常懂酒了,所以酒的总结就可以不再评论酒本身,我们可以把酒当做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可以是当做故事讲,无论是感性的故事,还是浪骚的故事,都由你做主,当然,如果讲一个跟美女有关的故事就更完美了!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着套路,威士忌的世界同样如此,套路很深,我们都活在套路之中。
学会了套路,提升了你的威士忌品酒阶段,你除了会输给威士忌专业人士,你还有可能输给这样一种人:热衷于威士忌,喜欢投入时间去品尝威士忌,最重要的是他的钱包是非常鼓的人。
因为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钱包越鼓,这个人品酒是肯定学的越快。
威士忌品酒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我们还得不断品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
威士忌品酒,试着从写酒评笔记开始吧。
作者:昏鸦派
本文为酒蟲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品酒是一种兴趣爱好,并且和爬山打高尔夫看球这些没什么两样,都是由兴趣入门,然后熟能生巧,越扎越深,越玩越精。
说到品酒,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个概念:酿酒师和品酒师。

除去两者都要会品酒的相同点,一个酿酒师需要异常灵敏的嗅觉,需要天赋异禀,一天要品尝的酒样可能更多,而且并非那些成品,包括陈桶前中后等各个阶段,需要比品酒师更多能预见未来的能力,并且能够创造经济利益,而品酒师呢,他们的嗅觉跟常人差不多,记忆香气也是后天训练的,而且在国外是没有品酒师这个职业的,品酒师更多的是对具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士的一种定性称呼,在国内,大部分品酒师做的就是酿酒师的工作。
威士忌入手比较容易,一般都选择基础款,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就行,喜欢哪款就多喝点,入门之后,进而进阶,品酒虽然没有窍门和捷径可走,但进阶要诀还是有的,一是多喝不要喝多,二是多喝多比较。
喝前喝后主动去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勤发喝酒时的照片及心情体验到朋友圈甚至到酒虫馆去,会形成讨论氛围,讨论的东西往往令你印象更深刻,会对品酒的提升有所帮助,当然,除了用心去品尝,用脑袋去了解酒款酒厂讯息,再写点什么酒评的就更好了。
对于酒评来说,可以两方面着手,一是可以先设计一些入门的酒评,通过罗列出一些选项而进行简单的打钩和最后总结的方法来写出你对这款酒的感觉,第二是自己遵循酒评的套路来走。
当然,品尝威士忌的时候之前,我们得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点,就是要知道酒款特性,而后选择合适的酒杯来进行品酒,我们不应该认为只有直桶平底玻璃杯才是威士忌的合理用杯,我们得明白一些威士忌的基础常识,比如香气浓的威士忌则杯口可以相应增大,而香气较淡的威士忌则可以选择杯口内敛的玻璃杯。
宝剑配英雄,有好的器物,才能往更专业的套路上走的更远。
酒评的套路一般都会按照外观,香气,口感,和结论这个框架进行。
所以,一份有套路的酒评,大致可以写成这样,例如:
酒款:泰斯卡风暴(你也可以多写点其他信息,如斯凯岛泰斯卡酒厂,45.8度,雪莉桶)。

外观:明亮的金黄色,酒体较为清澈。
气味:辛辣,醇厚的烟熏,还带有点蜂蜜般的甘甜。
口感:甜雪莉的味道从舌尖一滑而过,紧接着就是比泰斯卡十年更强烈的热辣感,还有一点咸味,喉咙处还有辛辣的胡椒味,尾韵是咸咸的海水味再次洗刷口腔。
总结:相比十年,风暴犹如其名字一样更加开的凶猛奔放,泰斯卡的真的给人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就连包装也是给人十足的视觉风暴冲击!
当然,如果你能用英文写出就更具国际专业范了。
如你所见,通过观察外观,品闻香气,体会口感,最后得出了结论。
最后这个结论得出的判断,更多的不是基于它的外观和香气,而是基于它的口感和结构。
一款威士忌的价值,是结构决定了它是否值得陈年,是口感的复杂程度和回味长度决定了它值多少钱。
所以我们品酒时,最具关注的点在于口感和结构。
威士忌品尝时,那诸如以上的这些感觉是如何得到的呢?
其实都是通过不断的品尝和记忆学会的,当然这个需要时间去积累,去学习,其实跟王思聪回答的那个问题一样,怎样才能从白莲花的外表看出绿茶婊的内心?答案都是熟能生巧。品酒也是一样,需要熟才能生巧。
当然,现在我们需要学的是基本的套路。
只要你手中的威士忌还没喝完,套路就还没走完,套路就还在继续当中,我们再详细分解一下:

酒款——酒款属于基本知识方面的,这需要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了解,需要不断品尝去积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看懂每一瓶威士忌酒,其实,每一个威士忌酒瓶上都贴有它的酒标,一般都是英文,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这十个基本的酒标基本知识:1.Stillery name (brand)——蒸馏厂名称(品牌);2.Type of wood it has been aged in(熟成所用的桶型);3.Age——年份;4.Region——产区、地区;5.Type of whisky——威士忌类型;6.Strength,ABV (alcohol by volume)——酒精度数;7.Bottle size——酒瓶容量;8.Collection(i.e. Glenfiddich’s Age of Discovery collection)——某厂发行的特殊系列酒款,例如:格兰菲迪探险家系列;9.Non chill-filtered——非冷凝过滤;10.Single Cask——单桶,该酒款的酿造者、蒸馏所在厂商,以最大最显眼的字体被标注在酒标上,此外,有些蒸馏厂也会把自己蒸馏的原酒出售给其他独立调酒、装瓶的厂商,这些酒款会被标上独立装瓶商(IB)自己的品牌,不要求你全部记住世界各产区的各款威士忌酒款,最起码的是你得看得懂每瓶酒款。
外观——酒体颜色,酒的颜值,正常的话,我们的眼睛都能分辨出颜色,酒评的时候选择里合适的颜色往上套用就好,例如酒体轻,中或厚,丰满,骨感,偏薄,偏厚,透明,清澈,饱满,混浊,血红色,木耳黑,琥珀色,金黄色,海蓝色等等。
气味——初闻有怎样的气味,再闻还有什么香味,比如烟熏味、太妃糖、椰丝、芒果、香草......还有你吃过的一些水果,知道这些味道,所以在品酒时,你能从记忆中调出这些水果的味道来和嘴里的威士忌香气进行匹配,任何一款威士忌的品鉴之旅都是通过味蕾在讲述不同世界传奇的过程,但如果再加上橡木桶陈酿会出现一些榛子和坚果的香气时,就开始模糊了,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酒鼻子来学习记忆各种香气,这样在品酒时能够从记忆中调出一些香气特征,当然入门时,只需要能懂得香气的大类就不错了,比如水果香气还是花的香气,具体到哪种水果,哪种花就可以不用先深入。
口感——口感主要表达的是威士忌本身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入口瞬间能体会到具体的感觉,饮后在口腔中能的体会到的具体味道,再加上尾韵能感觉到置身于什么环境之中。比如入口瞬间能体会到一点消毒水和泥煤的味道,大口饮后在口腔中能明显的体会到太妃糖和蜂蜜这两种香气,或许还能察觉到一点烤面包香味来,尾韵是能感觉到仿若置身于午后的海滩上。
总结——之前的套路“看上去”似乎已经非常懂酒了,所以酒的总结就可以不再评论酒本身,我们可以把酒当做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可以是当做故事讲,无论是感性的故事,还是浪骚的故事,都由你做主,当然,如果讲一个跟美女有关的故事就更完美了!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着套路,威士忌的世界同样如此,套路很深,我们都活在套路之中。
学会了套路,提升了你的威士忌品酒阶段,你除了会输给威士忌专业人士,你还有可能输给这样一种人:热衷于威士忌,喜欢投入时间去品尝威士忌,最重要的是他的钱包是非常鼓的人。
因为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钱包越鼓,这个人品酒是肯定学的越快。
威士忌品酒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我们还得不断品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
威士忌品酒,试着从写酒评笔记开始吧。
作者:昏鸦派
本文为酒蟲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评论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