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苏格兰1980年代关停酒厂的震撼觉醒!
2017-03-22 09:40

去年,全球威士忌资讯网站whiskycast.com发布了一则消息,烈酒巨人帝亚吉欧表示有必要讨论重启达拉斯杜(Dallas Dhu)酒厂的可能性,尽管酒厂已自1983年被关闭了33年。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威士忌爱家们的若干想象,甚至开始畅想包括波特艾伦(Port Ellen)、布朗拉(Brora)等若干苏格兰1980年代关停酒厂的震撼觉醒。

帝亚吉欧旗下最昂贵的酒款——布朗拉40年
几天前我在电台做访谈节目,主持人问我怎么看目前的国际和成都威士忌市场?我当然说超级好啊。但是小姑娘追问怎么个好法,我告诉她这就需要单独聊聊了。
事实上,我觉得威士忌行业也正逐渐进入前所未有的新一轮历史上升期,特别是以中国大陆威士忌市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带动了全球威士忌产业繁荣。
而何以见得是新一轮上升期呢?我觉得有3点可以参考:无年份酒款、扩产和复厂。

首先,若干款无年份酒款的发布代表着需求旺盛。
早年间,市面上常见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酒款至少都是12年起步,可如今各酒业集团让旗下“风味见长”的无年份混酿酒款纷纷登场。因为苏格兰威士忌被法律管得比较严,酒标上标注陈年时间只能就高不就低,如果明确标注陈年时间,估计有些挂不住脸拿不出手。具体酒款在此就不多说了,反正近两年是各种无年份酒款频繁出现,以至于据说威士忌大师查尔斯·麦克林(Charles MacLean)也对此现象颇有微辞。
其次,近几年各酒业集团的扩产动作非常明显。
发布无年份酒款毕竟是缓兵之计,如果要在这轮繁荣期实现利益最大化,还需要扩大产能和增加库存。无论从苏格兰、还是日本、或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酒厂,都频频传来增加蒸馏器数量、扩建存酒仓库的新闻。

帝亚吉欧(Diageo)新建的若瑟勒(Roseisle)酒厂拥有巨量产能。
自2000年来,帝亚吉欧已在苏格兰投资约6亿英镑增加产能,满足全球消费者对苏格兰威士忌的需求,同时耗资4000万英镑在苏格兰斯佩塞产区创建了产量惊人的若瑟勒麦芽威士忌酿酒厂,据说主要用于调制尊尼获加「金牌珍藏」(Gold Label)威士忌的高地海岸酒厂克里尼利基(Clynelish)也在2016年春天停运10个月,以进行大面积的设备维护以及升级工作,整个工程将耗资3千万英镑,预计酒厂产能将因此提升一倍。

尊尼获加调和威士忌在全球市场的持续畅销,直接刺激了帝亚吉欧旗下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扩产。图为几乎在整个2016年关停改造的高地海岸酒厂代表——克里尼利基酒厂。
与此同时,一些沉寂多年的酒厂也开始酝酿复产。
威士忌在近一百年来有2次比较大的历史低潮,分别是上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因此有不少威士忌酒厂遭遇噩耗。1920年-1929年间,主要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大萧条影响,苏格兰威士忌在英国销量比之前减少了2/3;并由于美国国会在1920年1月16日颁布了宪法第18次修正案,就是俗称的“禁酒令”,不但摧毁了美国威士忌产业,也让苏格兰威士忌雪上加霜。
上世纪80年代,由于1979年7月在英国率先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全球经济滑坡使得整个西方国家购买力下降,消费者更青睐诸如伏特加和白朗姆那样的白色烈酒。再加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的持续增产,导致在80年代的威士忌库存远超当时市场需求。这一系列事件连锁反应的结果,就是大量威士忌酒厂减产乃至关停。

在威士忌作家大卫·史崔克(David Stirk)的出版物《坎贝尔镇的酒厂——世界威士忌之都的沉浮》中,详细介绍了坎贝尔镇产区的酒厂数量如何在20世纪初产生急剧变化。
苏格兰威士忌酒厂的大规模关停主要发生在1983年到1985年,仅当时的Distillers Company Limited(DCL)酒业有限公司(帝亚吉欧的前身)就关停了旗下45家麦芽威士忌酒厂中的21家,其中包括班夫Banff、本罗曼克Benromach(1998年由高登马克菲尔Gordon & MacPhail重启)、布莱德纳克Bladnoch(由来自北爱尔兰的Raymond Armstrong家族买下,并于2000年重启生产)、布朗拉Brora、达拉斯杜Dallas Dhu、格兰艾宾Glen Albyn、格兰洛克Glenlochy、格兰摩尔Glen Mhor、皇家格兰纽利Glenury Royal、洛克杜Knockdhu、北港North Port/Brechin和圣抹大拉St. Magdalene等酒厂,其中如科尔本Coleburn、康法摩尔Convalmore、格兰内斯克Hillside/Glenesk、米尔本Millburn等10家酒厂于1985年关闭。


1983年被关停的达拉斯杜Dallas Dhu酒厂,如今作为一座威士忌博物馆在运营。
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10年后,威士忌产业开始恢复生机,一些休眠酒厂的重启也开始尝试性进入议题。与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已被拆毁(Dismantled/Demolished)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厂所不同的是,像达拉斯杜、布朗拉这样极少数的关闭(Closed)酒厂仍保留有蒸馏设备,因此对这些酒厂的重启几乎没有太多技术难度。


相较于其他被拆毁的酒厂,达拉斯杜酒厂的生产设备保留相当完整。
达拉斯杜酒厂在1983年被关闭之后,于1987年被赠与苏格兰政府作为威士忌博物馆在运营。而早在2013年春天,酒厂的现有产权人苏格兰文物局(Historic Scotland)就开始讨论重启生产的可能性。尽管出于各种考虑,烈酒巨人帝亚吉欧曾在当年转移酒厂所有权时附加了若干限制/禁止生产的条件,但在2016年7月25日也表示有必要讨论重启达拉斯杜酒厂的可能性。
如果达拉斯杜酒厂的觉醒能够重上日程,那重启布朗拉酒厂的时日还会远么?我们拭目以待!

附:苏格兰关闭威士忌酒厂清单
Banff
Ben Wyvis
Brechin
Brora
Caperdonich
Coleburn
Convalmore
Dallas Dhu
Glen Albyn
Glencraig
Glenesk
Glen Flagler
Glen Keith
Glenlochy
Glen Mhor
Glenugie
Glenury Royal
Hillside
Imperial
Inverleven
Killyloch
Kinclaith
Ladyburn
Linlithgow
Littlemill
Lochside
Millburn
Mosstowie
North Port
Pittyvaich
Port Ellen
Rosebank
St. Magdalene
文章来源:深谷威士忌俱乐部
作者:斯文仔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