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浅谈三次蒸馏(下)

2017-03-18 10:37

前文提到,Auchentoshan是目前苏格兰唯一经年累月进行三次蒸馏的蒸馏厂,至于为何坚持这种耗时费工的制程?Gordon回答因此制作出来的轻盈酒体,可以尽量吸收橡木桶风味,是焉?非焉?果真如此,岂不尽丧酒厂风格而让橡木桶主导一切?事实上,Auchentoshan的new make喝起来却颇有滋味和酒体,并不因三次蒸馏而显得清清如水,所以绝非如此简单,最重要的理由是,历经多次蒸馏,可以让新酒尽可能的与铜接触并反应,以尽量去除发酵时产生的硫化合物。

除了Auchentoshan,Springbank的Hazelburn产线是苏格兰地区另一座完全使用三次蒸馏制程的酒厂。Springbank使用同一组蒸馏团队,分别制作了三种风格不一的产品如下:

Hazelburn:无泥煤烘焙,采用3次蒸馏

Springbank:轻度(~15ppm)泥煤烘焙,采用2.5次蒸馏

Longrow:重度(~55ppm)泥煤烘焙,采用2次蒸馏

Hazelburn是间曾真实存在于1837~1925年的酒厂,但当时是否采用三次蒸馏方式不得而知,只根据文献记载,其蒸馏器相当特殊,是透过将冷水注入蒸馏器颈部、林恩臂之前的管线内,以增加回流量而产制出更轻盈的酒体。Springbank于1997年开始制作Hazelburn系列产品,使用和Sprinbank同一组蒸馏器,并未回归传统,也无特异之处,其三次蒸馏流程如下:

特别说明,Springbank由家族经营,是目前苏格兰唯二从地板发麦到桶陈、装瓶完全不假于他人的酒厂(另外一座是Kilchoman),2004年还兴建了Glengyle酒厂。但曾因为财务关系,于2008年传出令人震惊的休停消息,不过2009年恢复部分生产(3个月发麦、3个月蒸馏),目前则完全恢复生产。由于拥有三种不同泥煤度的制程,为了减缓前一款烈酒蒸馏对下一款造成的泥煤冲击,每年的生产周期为:Longrow-Springbank-Hazelburn-休息6星期-Hazelburn-Springbank-Longrow-休息6星期……,其中Hazelburn的生产时间最短,每年仅约2个星期,而Springbank最长,占2/3以上。此外,蒸馏团队每年拨出约1个月的时间前往Glengyle工作,以生产Kilkerran单一麦芽威士忌。

Springbank号称2.5次蒸馏,根据官网,其蒸馏流程如下:

无论是Hazelburn或Springbank,其蒸馏制程有几件值得观察:

当所有的资料告诉我们目前世上作直火加热的蒸馏厂只有5所(Glenfarclas、Glenfiddich、Glendronach、Springbank和余市)的时候,其实Springbank只有在wash still采用此种传统工法,后续的二道蒸馏程序都使用间接加热。

只有在中馏时才使用传统虫桶冷凝设备。

对于Springbank,官网缺乏确切的数字来计算何谓2.5次蒸馏,尤其是针对进入Low Wine Still #2的酒汁,只说明了20%来自wash still、80%来自Low Wine Still #1,也因此产生「每作4回二次蒸馏再作一回三次蒸馏」的说法,流程如下:

图4的流程其实也是模糊而缺乏数据支持,无法计算验证,所以只能阙疑了。

有关三次蒸馏绝不能不提Mortlach这间有趣的蒸馏厂。Mortlach,又称Mortloch,1867年由George Cowie父子经营时,采用很不同于苏格兰其他酒厂的方式制作新酒。他们将各3座尺寸大小不一的wash still与spirit still任意组合,以产制出各具不同风味的新酒。Cowie独子于战争中丧命,在后继无人的情形下只能售予John Walker & Son,并因此落入联合酒业,成为Diageo旗下的重要酒厂。对于大公司来说,类似繁复的作法除了增加操作麻烦和降低工作效率之外,并不具太大意义,所以趁着1963~1964年间进行大规模整建时,将蒸馏制程重新规划并沿用至今,整套流程可以用图5表示。

在这号称全苏格兰最复杂的蒸馏流程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那支最小、被酒厂暱称为「小女巫,The Wee Witchie」的蒸馏器。对绝大多数的酒厂来说,蒸馏过程便如同流程图中的第3号蒸馏器组,所差者只在酒心选取的方式。不过Mortlach不同,在第1、2号wine still中,它将一般酒厂舍弃不要的20%,包含部份酒头及酒尾,通通收集起来送到1号「小女巫」蒸馏器内,再进行总共3次的蒸馏,以取出具神奇魔力的菁华液,但若直接明白的讲,酒厂寄望于「小女巫」所发挥的,不过就是类似「废物利用」的功能。

魔力菁华液的成分,由于来自20%的「废物」,可以想见一开始多是属于杂质较多的低酒精度酒液。两次空蒸馏(dummy run)的过程,可尽量将杂质滤除并提高酒精度,但酒体仍偏粗厚。与其他两只蒸馏器所得到的酒液,以不足为外人道的比例勾兑混调后,送入橡木桶中陈年,所得到的最终产品,其蒸馏次数介于2到4次之间,一般称作2.8次蒸馏。如果少掉小女巫的加持,除了仍保持「虫桶worm tub」的冷却方式外,Mortlach酒厂其实失去很大一部份的特色,也失去了卖点,这便是我怀疑Mortlach即使身属国际大酒商,仍不厌其烦的「遵古法」制作新酒的原因!而且Diageo 在今年投资超过了3000万英镑,将原来的蒸馏厂扩建为2倍,所有的细节完全copy旧设备,预计在2015底开始生产,同时也在今年一口气装出了4支酒款,这种手笔显示Diageo对这间蒸馏厂的重视程度。 

最后提一下Benrinnes这间较不知名的酒厂,目前也属Diageo所有,于1974~2007年期间也曾作过部分式三次蒸馏,其制程如图6所示。

按其流程,很显然是将所有蒸馏器的酒尾都收集起来,再送入中馏多做一次蒸馏,其目的无非是增加酒汁与铜接触和反应,以便除去酒尾中的杂质。但由于这间酒厂的重要性对Diageo来说显然远不如Mortlach,蒸馏程序耗时费工,最终也不过是去作调和,所以2007年后更改制程也算是预料中事罢!

图6 Benrinnes蒸馏流程(1974~2007)

除了以上这几间酒厂,还有哪间蒸馏厂曾做过三次蒸馏?有。2005年Bruichladdich首次遵古法(1695年)作出了Islay岛上唯一的三次蒸馏,并且以Trestarig Future的方式对外贩售(与Octomore Future的模式相同),但直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看到装瓶。众所皆知的,Bruichladdich于2000年由Murray McDavid接手重生并聘请 Jim McEwan担任酒厂经理之后,做了许多大胆、看似离经叛道、却又打着「遵古法」旗帜的蒸馏和装瓶,除了上述的三次蒸馏之外, Jim McEwan更在隔年(2006)变本加厉的作出了四次蒸馏(Quadruple distillation),同样也复制了300多年的蒸馏技术,其酒精度高达92%,据称可以驱动跑车。这种四次蒸馏成了常态作法,目前已正式装瓶X4+3,甚至还为Feis Ile 2014装出了超重泥煤加四次蒸馏的特殊款Quadruple-Distilled Octomore 7yo。只可惜无论三次或四次蒸馏,都找不到制程图说来做进一步的解释。

文章来源:tw-tw.com
作者:邱饮实验室
邱德夫(Dave Chiu),曾任台湾单一麦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第三任理事长,苏格兰双耳酒杯执持者(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协会终身会员,于大型工程顾问公司担任资深工程专家。大量的品饮经验以及长时间的研究,将评估分析带入威士忌的思考当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