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葡萄酒的“新世界”与“旧世界”


说实话,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闻铺天盖地,浪潮一阵比一阵高。前有巴西带头靠拢中国,重磅宣布与中国直接本币结算,后有阿根廷表示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而再取新突破!
阿根廷用人民币也是事出有因。比索兑美元大幅贬值、通胀率超过100%、国内大旱导致出口糟糕。最终,美元外流导致外汇储备暴跌,阿根廷只能倒向人民币储备。2022年以来,世界反对美元的趋势愈演愈烈,可谓揭竿而起。
1、南美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巴西与阿根廷建立货币联盟,公开反抗美元秩序。
2、年初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议上,东南亚的官员们热烈讨论了「去美元化」的举措。
3、路透社报道,阿联酋与印度正在谈判使用卢比交易非石油商品,以取代美元。
4、沙特48年来首次表示,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持开放态度。要知道,1972年美沙货币协议真正奠定了美元霸权。
5、开战以来,卢布-人民币贸易额足足增长了八十倍。中俄贸易即将完全摒弃美元。
6、俄罗斯与伊朗也在合作推出一种以黄金为后盾的加密货币 。
7、各国央行(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正在以二战后最快的速度购买黄金 ,开始将其外汇储备多元化,以远离美元。
8、巴西、伊拉克、巴基斯坦等数十国家,已经签订人民币贸易协定。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美元秩序「绝对是不可持续的体系」。过度的金融特权及其地缘政治利益,反而化为了去工业化和外债的负担。

旧秩序还未崩溃之时,新秩序就开始生长了。等等,这剧情怎么那么熟悉?像极了全球葡萄酒新旧秩序格局~
葡萄酒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新世界”和“旧世界”将葡萄酒分成了两个阵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葡萄酒的这“一新一旧”。
关于葡萄酒中的新旧世界概念,起源于英国知名葡萄酒评论家休·约翰逊(Hugh Johnson)的《世界葡萄酒地图》一书。很多初学喝葡萄酒的朋友可能会把新、旧世界的葡萄酒按照国家来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并且在没有完全搞明白它的情况下,就表示自己更喜欢新世界或者旧世界国家的葡萄酒。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当下新世界国家可以酿出旧世界风格的葡萄酒,旧世界国家同样也可以酿出新世界风格的葡萄酒。

●旧世界葡萄酒
葡萄酒酿造的历史有上千年,据说在公元前1000年,最早的葡萄酒出现在希腊群岛之后遍布希腊大陆。最终,通过罗马人将其遍及整个欧洲和中东地区。因此最早的旧世界国家就是欧洲、中东国家。
旧世界葡萄酒国家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葡萄牙、奥地利、希腊、黎巴嫩、以色列、克罗地亚、格鲁吉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瑞士等。

这些国家有着丰富的酿酒经验以及悠久的酿酒历史,同时,他们也是最早酿造酒葡萄的一批国家。
●新世界葡萄酒
相应地,在18世纪,欧洲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与此同时,欧洲的葡萄藤也被带到了各个殖民地,比如美洲、澳洲、南美洲等地。自此,这些国家也开始种植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所选用的葡萄藤,也都是从欧洲引进而来。
18世纪,欧洲国家在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的同时,欧洲的葡萄藤也被带到了各个殖民地,比如美洲、澳洲、南美洲等地。自此,这些国家也开始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
葡萄酒中的新世界就是:没有原生葡萄品种的国家,后加入酿酒行列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以及中国等。
这些新世界国家酿酒的历史并不长,来自澳大利亚风靡世界的“奔富”酒庄,成立于1844年,至今也不到200年。在我们中国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也有一定的历史。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引进是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虽然我们中国葡萄酒的引进较早,但还是被划分在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的行列中。

●旧世界葡萄酒
旧世界的“旧”并不代表落后,它代表旧世界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更趋于传统,遵循古法,所选用的葡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旧世界酿酒的葡萄大都是人工采摘,最大保留葡萄本身的有机质以及产地本身的风味特点。
葡萄酒风味深邃、复杂、有层次感并且平衡、内敛。可以用做事沉稳、考虑周到的博识老人来形容它。
●新世界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大都是在近200-300年才崛起,与旧世界的区别主要在酿酒工艺上,新世界更愿意引入现代新技术,允许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方法去酿造葡萄酒,因此新世界葡萄酒的味道更加柔顺,更容易入口。
无论是果味还是橡木桶味,都比较奔放,风味浓郁。可以用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的青年壮汉来形容它。
01 旧世界恪守传统,新世界注重创新。
旧世界注重精耕细作,这些欧洲酒庄有丰富的酿酒经验,对于世代相传的酿酒技艺十分尊崇,祖宗的章法高于一切。且多为人工耕种,亩产限量也较为严格。并且,欧洲的葡萄酒对于葡萄酒酿造的法律约束也较多,有点“做事情一板一眼”的意思。所以,旧世界的葡萄酒,几百年下来基本一直都是那个味儿。
相反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则没有那么多的祖辈酿酒经验可循、没有历史文化、口碑品牌可以用来贩卖,不搞点创新,酒怎么能卖出去?因此,没有什么历史包袱,法规也少。
所以,“新世界”国家的酒庄不断研发新的酿酒工艺,以消费者口味为主导而改进旧的酿造方式。比如,包装上使用螺旋盖、酿酒上使用橡木片、不锈钢桶发酵等。
02 旧世界崇尚风土,新世界迎合客人
旧世界酒庄的酿酒理念非常注重“风土”的概念,强调传统工匠精神,以人力酿造为主,秉持“风土”特性,尊重自然,最小化地干预葡萄种植过程,从而将最真实的“风土”反映到葡萄酒中。品尝旧世界的葡萄酒,就如云游它背后的产区,脚踩黄土,感受风、雨和阳光。
尤其是法国的勃艮第产区,算是最注重“风土”的地方了,其细分下形成现在的一百多个AOC子产区就令人咋舌。
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是葡萄酒专家。所以,新世界酒庄则更迎合大众消费者。他们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比如,使用不锈钢桶发酵、放大葡萄品种的特性,酿造出的葡萄酒果味更加浓郁。给人们就是“简单粗暴”的感觉,不需要细品或者长时间醒酒就能体验葡萄酒的乐趣。
这一点在葡萄酒的酒标上就能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来。如新世界的葡萄酒会直接把“葡萄品种”标注在酒标上。反观旧世界的酒标,文字繁多且复杂,需要补习专业的葡萄酒知识方能搞懂。
▲左:旧世界酒标 右:新世界酒标

旧世界葡萄酒有着严格的等级标准,其中尤以法国AOC制度最为经典。精细而又完整的葡萄酒质量控制制度使得旧世界一般在葡萄品种、产区、采摘方式、酿酒方法和产量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的法定产区也叫“原产地保护制度”。比如“波尔多红酒”就属于法定产区。如果在酒标上有标注“波尔多”,那它所酿造的葡萄必须全部来自波尔多地区,并且葡萄品种也必须是法规允许的葡萄品种,非常严苛。西班牙、意大利等旧世界国家也都有相应的较严格的葡萄酒法规制度。
而新世界在这些方面则相对宽松,可以自由选择葡萄品种、产区和酿造工艺等,更多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不断酿造出更好的葡萄酒,具有更多的创新空间。

很早之前,大众对新世界葡萄酒有一种偏见,认为都是“跳楼甩卖价”的便宜货,而以法国为首的旧世界葡萄酒才是真正品质和信誉的象征。
而1976年的一场“巴黎审判”葡萄酒盲品比赛,比赛结果震惊了葡萄酒世界,也同时打破了法国葡萄酒的高大上神话。著名的国际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曾这样评价一次盲品会:“它摧毁了法国至高无上的神话,开创了葡萄酒世界民主化的纪元,这在葡萄酒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美国加州鹿跃酒窖和加州蒙特雷纳酒庄(Chateau Montelena) 同时问鼎葡萄酒之巅,让世人对美国葡萄酒有了新的认识。
旧世界葡萄酒只看酒标上的信息,也能说得八九不离十。而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很难从酒标上详细判断其品质等级,只能从产区、酒庄以及各种酒评去验证一瓶酒的好坏。
如今新旧世界葡萄酒的风格也在交融,很多产区也都在互相借鉴酿酒经验,风格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比如,在法国南部可以酿出果味非常浓郁的“新世界风格”葡萄酒,而在澳大利亚也可以酿出很“旧世界风格”的葡萄酒。
新世界的葡萄酒不论是果味还是橡木桶味,都比较奔放,风味浓郁;而旧世界葡萄酒风味深邃、复杂、有层次感并且平衡、内敛。

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旧世界葡萄酒的分界线逐渐模糊。
一些旧世界里的新兴产区也开始与时俱进,
逐渐融入科技元素弥补人工的不足,
新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产区风土的概念,
尝试用不同的风土酿造不同风格的葡萄酒。
对于葡萄酒爱好者来说,
葡萄酒越变越好喝,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朝露,名酿千秋。
酒虫网第2期葡萄酒拍卖专场即将开拍,
期待与您一起畅享红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