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泰斯卡蒸馏所到底什么来头?

2017-01-13 15:19
许多小伙伴在推荐下都选择了Talisker 10作为自己纯麦威士忌之旅的开始。普遍的反应是香甜可口,非常舒服的泥煤味(我最欣赏的两款泥煤味酒一个是Lagavulin一个是Kilchoman)。可这酒厂是怎么回事却是一知半解。今天就和你们聊聊他背后的故事~

Talisker含义

歪石头
死盖岛的Bastier Tooth

成立年份
道光十年
(1830)

创始人
Hugh 与基友 Kenneth MacAskill

所有者
帝吉亚欧
(水井坊也他们家的)

酒厂位置
苏格兰高地死盖岛
Isle of Skye
如图:

酒厂历史

相传在老老年间,因山高皇帝远,国民政府对偏远地区的监管特别困难,所以死盖岛成了威士忌黑作坊的发源地。但可惜死盖岛上的威士忌行业从未像艾雷岛那样牛逼过。

道光三年(1923)修订酒精税法后,许多黑作坊合法洗白。当年的《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纪录》上记录着死盖岛上规规矩矩起照的酒厂有7家。倒霉的是最后都黄了。也许是因为死盖岛上自然环境太恶劣了:年平均气温只有6.5℃;年降水概率在1500-2000mm左右(Wiki)。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小岛上无法保证靠谱的大麦供应,这样影响了死盖岛的威士忌行业发展。

Talisker Bay

顶峰作案的Talisker酒厂正是在此时由之前提到的基友两兄弟,在道光十年建立的。鸦片战争爆发十年以后(1850),Talisker更悲剧,他们那里的县太爷,每周都会准时准点开思想教育课,专门对饮酒行为进行批斗。所以这酒厂更是苦逼,甚至在咸丰七年(1857)年被人以500镑的价格低价转手。咸丰七年到同治二年(1857-1863)年间,创始人的上门女婿Donald MacLennan信心满满决定好好干他一下!负责经营。可惜因胡搞乱搞,该酒厂在同治三年四年(1864-1865)年被官府扣押,之后光绪六年(1880),被阿伯丁商人Roderick Kemp介入以后酒厂才开始越做越好。

民国十四年(1925)被蒸馏厂公司(Distillers Company)收购,现今成了Diageo的一部分。

写《金银岛》和《化身博士》的作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他的诗歌种提到了Talisker,Islay 和Glenlivet是他最喜欢的威士忌。

这是Diageo自己吹的。其实就这么一句:
The king o' drinks, as I conceive it,
Talisker, Islay or Glenlivit.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年产量
约270万-280万公升

纯麦使用率
30%-35%自用。剩余的麦芽用于 强尼走路 红牌 黑牌 的基酒调配。

Haters Gonna Hate

酿造流程

民国十七年(1928),受爱尔兰酒厂的影响,Talisker酒厂将麦汁蒸馏改为了三次,加热的成本非常的高所以后来Talisker没过多久变卦改回去了。Diageo号称用了回流工艺相当于另一次蒸馏,产生的效果和三次蒸馏一模一样。化学工程师告诉你,记住怎么跟外行聊Talisker了就行,听听就好。细节就不解释了。

到1970年,Talisker都自行制造麦芽。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之前蒸馏的酒可以尝到死盖岛的风土。但现在从Glen Ord酒厂购买原料(这家也是Diageo自己家的厂子好吗)。Diageo声称这是因为使用外部供应商可以提高效率,并确保所需麦芽质量和一致性。是对消费者负责任!你们听听就好,我什么也没评论,呵呵。

食物搭配

作为高端饮家,实际上我的标准搭配是鸡心鸡胗鸡屁股,羊鞭羊宝羊脆骨。在吃下这些东西以后,你会忽略掉Talisker中的辛辣味。剩下的是纯粹的烟熏和香气。而且Talisker作为一款烈酒当然有解油腻的功效咯~而日本威士忌这种“优雅”的奢侈品,就不能胜任撸串酒的功能。你会发现撸串的时候喝日本酒什么都喝不出来了。

但这样你们肯定会骂我。你们会说生蚝是Talisker最正宗的下酒菜。就《憨豆假期》里面憨豆吃的那种,威士忌吧的人总在晒。

相传这种吃法是Diageo在台湾推广Talisker的时候硬加的形象。本来只要你乐意配什么都行。新鲜的生蚝高端饮家在英国和法国混的时候都吃过:视觉上像鼻涕;滴了点粉红色的梅子汁和柠檬汁,呼噜一口闷一个,确实爽。

但这种吃法对食材要求非常高。我们都知道台湾是一个商家还算有良心的地方,他们的生蚝不太会以次充好,而且那年我在福建沿海的经历告诉我,蚝是一种特别常见的海产品。可以保证本地新鲜。而内陆城市这个就难说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就是高端职业饮家对Talisker蒸馏所的理解。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尧尧尝百酒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