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威士忌和其他的烈酒都有入桶的熟化工艺,白酒有类似的技术和手段吗?

2017-01-11 16:20
蒸馏酒因为酒精度高,所以又被称作烈酒。世界上著名的烈酒分别是: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金酒和龙舌兰。这其中,伏特加和金酒比较特别,这两种酒的酿造工艺基本等同于食用酒精的工艺,追求酒体的纯净,因此不需要陈酿这一步骤。在剩下的五种里,威士忌、白兰地、朗姆和龙舌兰都和橡木桶有着不解之缘,橡木桶既是贮存容器,也起到老熟的作用。而白酒则独树一帜,拥有自己独特地发酵和陈酿工艺。

在酒的生产过程中,发酵过程结束、微生物反应基本消失以后的阶段叫做老熟或陈酿。新酒经过一个时期的贮存,酒的燥辣味减少,刺激性小,酒味柔和,香味增加,口味变得更为协调。那么新酒放在哪里老熟?这就涉及到贮存的条件和容器。因此,酒库不仅仅是存放和收发的地方,也是酿酒工艺的组成部分,是一道重要的工序。

先说威士忌。

以麦芽威士忌为例,它的酿造过程是:发麦—烘干—碾磨—糖化—发酵—蒸馏—桶陈—装瓶。威士忌是先得到糖化液,然后再加入酵母来发酵,发酵的时间并不长,短的可以在48小时内完成。因为发酵时间短,所以并没有丰富的香味物质生成,因而陈放老熟的步骤就非常重要。

威士忌的风格特点,大部分塑造于桶陈期间。用来装酒的桶一般都是橡木桶,因为它的疏松木质结构会产生“呼吸作用”—透过橡木桶的孔隙,部分酒蒸发扩散,同时桶内填补新鲜空气,使得酒融入了周边环境的气息。而桶本身含有的单宁,以及烧桶工艺等,都会给酒带来丰富的风味。

不同品种的橡木可以提供不同的风味复合物,常见的橡木桶有波本桶和雪莉桶。波本桶用美国橡木制成,雪莉桶则是以欧洲橡木制成。至于用什么桶,这其中的渊源就很深了……不展开详说,插播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在美国,箍桶匠们为了保住饭碗,坚称只有用新桶才能酿出正宗的波本威士忌,于是他们推动立法,规定波本威士忌只能放在新的橡木桶里,于是这些桶全部只用一次便弃置了。


回到桶上来,桶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大致有三点:
附加效果:橡木桶为酒液增添风味或颜色
消退效果:使酒液减少辛辣和刺激感
交互效果:老熟过程中产生复合反应,包括水和酒精的融合、氧化反应等

波本桶产生的风味特征为香草、蜂蜜和多种水果,伴随着清爽、辛口的甜味。雪莉桶则带来浓郁的甜味,以及葡萄干、洋李脯等水果干调性,另外水果酒、香草、生姜与巧克力等香料风味也相当常见。

再说白酒。

白酒的新酒刚出来喝起来味道不是很好,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所以有“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的说法。那么,白酒是如何陈放的呢?

要说陈放,得先说发酵。白酒是固态发酵,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发酵作业并不是一次结束。这和西方的液态发酵有很大区别,液态发酵基本都只发酵一次,过程比较简单。

白酒的酿酒原料是粮谷,这些淀粉类原料必须转化为糖之后才能被酵母菌拿来产酒。和威士忌不同的是,白酒的糖化靠的不是发芽的大麦,而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集合体—酒曲。

酒曲是什么?酒曲是一些处理过的粮食(比如大麦、小麦、豌豆),踩成块儿,然后码放在曲房里,让微生物在曲胚上自然繁殖。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拿来酿酒了。酒曲是一个微生物培养皿,上面长满了酿酒所需要的酵母菌、霉菌、细菌。把酒曲混在粮醅里,安置到窖池中,它们就会产生神奇的变化,粮食就变成了散发着香气的美酒。

因为酒曲的运用,白酒酿造并没有单独的糖化原料这个步骤,而是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也就是我们说的“双边发酵”。这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糖化、发酵、生香在封闭的窖池里悄悄地进行着。通常浓香型大曲酒的发酵周期会有70-80天之久。这期间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主发酵期、生酸期、产香味期。

主发酵期淀粉变成糖,糖变成酒精;除了酒精和糖,窖池内还会产生大量地有机酸,它们是细菌代谢的产物。而“无酸不成酯”,有了酸,才有了呈香的酯类物质。生香的过程非常缓慢,但却至关重要,关系到白酒的优劣。酿出的新酒虽然需要陈酿老熟,但是老熟的前提是酒必须好,差的酒即使长期贮存也不会变好。

那么,陈放对于白酒而言,起到了哪些作用呢?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酒分子的重新排列缔合和挥发

柔和:

酒精和水都是极性分子,酒精分子自由度越大,刺激性越大。经贮存后,乙醇分子与水分子排列逐步理顺,其他香味物质分子也会产生缔合作用,这些加强了对乙醇分子的束缚力,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使白酒口感变得柔和。

去除杂味:

新酒中有一些低沸点的、刺激性大的不溶性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氢、丙烯醛和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在贮存过程中会自然挥发。

二、缓慢化学变化使酒中的醇、醛、酯等成分达到新的平衡

氧化反应:醇氧化成醛,醛氧化成酸,酒度降低

酯化反应:醇和酸生成酯,使总酯增加,酸度、酒度降低

缩合反应:醇和醛生成缩醛,减少刺激性,增加香气

说到这里,还没有说白酒是放在什么容器里陈放的。白酒的贮存容器也非常能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常见的贮存容器有以下几种:血料容器、陶质容器、水泥池、金属容器。

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一个常识,但是藤编的筐、竹子扎的篓子竟然都可以拿来放酒,原因就是因为里面糊上了一层“血料纸”。

“血料”是用动物的血(一般是猪血)和石灰制成的一种可塑性的蛋白质盐,遇到酒精就会形成半渗透的薄膜。这种薄膜的特性是水能渗透而酒精不能渗透。有了这种神奇的血料纸,我们装酒的容器就可以很随意了—木箱、藤筐、竹篓都不在话下,它们都被叫做“血料容器”,也叫酒海。而且它们“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必须保持一直有酒的状态,不然内壁的纸会龟裂,就没有密封作用了。

苏酒集团有一个储量50吨的混凝土酒海。这个酒海是在地下用钢筋混凝土挖好酒池,糊上血料纸,表面涂蜂蜡,用了几十年了效果很赞。这个巨大的酒库在1983年被评为“中国食品行业二十大科技成果”,并获轻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酒海挖在地下,由几十个小库组成,每个库只在地上留一个井口用来装酒、抽酒。每烧出一批酒,工人就会推着运酒车到指定井口,打开盖子把酒灌进去。用酒的时候就拿泵伸下去把酒抽上来。酒海之上盖的是宽敞明亮的库房,虽然在地面并看不见一片浩瀚的“海”,但从库房的规模便可窥知一二。

陶器的使用很有历史了,小的是坛子,大的是缸,容量一般是200-500L 。陶器的透气性好,可以促进酒的老熟,这点和橡木桶有异曲同工之妙。陶坛以江苏宜兴产的紫砂坛为上品,四川隆昌生产的陶坛也颇负盛名。但是存酒量大时,陶器并不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陶坛不方便运输,容易破损,坏了还不好修补。而且容量小,众多的坛子需要很大的地方来存放。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难以实现智能化控制,管理又很耗费人工。

现代酒企基本上都采用不锈钢罐来存储了,容量从数吨到百吨不等。不锈钢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罐子,它会配上温度计、液位显示器、呼吸器、无菌采样口、沉淀收集底等配件,方便管理,安全卫生。

说完装酒的容器,再说这些装满酒的瓶瓶罐罐放在哪里。所有酒的储存都对湿度和温度有要求,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存放。中国地大物博,因此放酒的地方也多种多样——有放在地窖的,就是窖藏;有放在山洞的,就是洞藏;有埋在地下的,就是土藏;有放在水里的,就是水藏……无论那一种,都是出于成本、便捷、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文章来源:知乎
作者:陈振宇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