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在酒的世界里,逼格最高的是单身狗(Single)!

2017-01-11 09:29
自从单一麦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的销量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在全球的疯狂增长,酒世界便迎来了单身狗时代——具体表现为:各种Single大行其道。单单在威士忌里,除了单一麦芽(Single Malt)以外,原本极为小众的单一年份(Single Vintage)和单桶(Single Cask)的酒也越来越常见,不仅在拍卖行中行情见涨,而且牢牢占据了鄙视链的上游。

至于这鄙视链的排列逻辑是什么?很简单:在其他条件(比如桶陈时间、桶的情况、酒精度、品牌知名度等)大致相约的前提下,你身上可以挂的“Single”越多,血统越纯,就越占据鄙视链的上游;血统越不纯的,自然就越不够逼格。

比如说:单桶(Single Cask)是鄙视链的顶端,因为它是以单一桶的酒来装瓶,所以它必然同时也是单一年份(Single Vintage)、单一麦芽(Single Malt),可以用三个Single来定义,问你怕没!

至于在其下方的,是单一年份的单一麦芽,它由单一酒厂用数桶来自同一年份的原酒调配而成,因此只能用两个Single来定义,逼格略逊;但是它又能鄙视普通单一麦芽威士忌,后者通常以不同年份的原酒来调配。

在鄙视链再下一位的就是纯麦威士忌(Pure Malt),它是由不同酒厂的麦芽威士忌调配的,已经不是单身狗了,不能用“Single”去形容,但好歹还都是100%麦芽酿造的威士忌,血统纯粹一些。至于调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是用麦芽和谷物威士忌调配的,不好意思,逼格最低(注意,逼格低不代表味道不好,两者没有关系)。

在葡萄酒里,情况也类似。比如,在其它条件相若的前提下(比如大家来自于同一产区),单一年份的葡萄酒是可以鄙视跨年份混合的产品的。

至于在单一年份的大框架里,单一产区的又可以鄙视跨区混酿的;然而单一产区又要被单一村庄鄙视;而在单一村庄之上,还有单一葡萄园这个位于逼格金字塔尖的家伙。

在最受瞩目的波尔多和勃艮第,大多数高价名酒基本都是单一葡萄园作品;而在以多年份、多地区、多葡萄品种混酿为主流的香槟区,逼格之王照样是只做单一年份(Single Vintage)、单一葡萄园(Single Vineyard)、单一葡萄品种(Single Variety)的沙龙香槟(Salon)。

总的来说,除去奔富(Penfold’s)之类的鄙视链搅屎棍(跨区混酿葡萄酒但仍然逼格挺高),葡萄酒也一样是“Single”越多,逼格越高。果然单身狗才是王道。

至于清酒,本来并不很强调“风土”,但是在近年来也有越多带有“单一”概念的作品涌现。日本的数十个县,大多都推出了“地酒认证”的制度——如果一款酒的生产原料(米、米曲、水、酵母)全部来源于某地,那么便能获得当地颁发的地酒认证,这便和葡萄酒的“单一产区”有点相似了。

而更有追求的酒厂已经在学习勃艮第,去玩逼格更高的“单一米田”了,比如主页君一直推荐的清酒“龙力”,其最高端三款产品不仅全部使用“酒米之王”山田锦酿造,而且分别在三块不同的特A级米田“秋津”、“上三草”、“吉川米田”取材,等于就是三款“单一米田”清酒,三款酒除了米的产地不一样以外,其它酿造技术指标完全一致,目的就是让饮家在对比中去了解三块田的不同“风土”。当然,唯一的问题是,一次买下这三款的话,是挺贵的……

前段时间去日本旅行,还在超市看到一款有趣的京都清酒“坤滴”,酒标除了呈现酒的必要信息以外,还特意写明“米生产者:田中正保”,是主页君第一次看到有清酒厂这样做。于是特意去查阅了资料,发现这位田中正保竟然在业内还小有名气,经营着一个“田中农场”,以有机方式生产优质的山田锦酒米,供不应求。那些能买到田中农场出产的米的酒厂,会单独用这些米来酿造一款酒,写上田中正保的大名,这便是“Single Farm”单一农场清酒了,逼格不要太高。

为什么以“Single”为逼格的趋势,会愈演愈烈?

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以威士忌为例,单桶的单一麦芽,一次只能装几百瓶;而单一年份(非单桶)的,往往是同一年份的数桶酒调和在一起,一批出几千瓶就差不多了;普通的单一麦芽往往由数十甚至上百桶酒混合;而调和威士忌,通常是数百甚至成千上万桶酒调配。葡萄酒也一样,单一田的酒产量也很有限,起码听上去比多田甚至多区混酿的量要少多了。

另一方面,Single得越厉害的酒,越是有看天吃饭的感觉——拿威士忌来说,即使是同一个酿酒师用一样的原料蒸馏的同一批酒,放进同一个类型的橡木桶里陈放个10年8年以后,几个桶里的酒的差异也会大得惊人,酒桶的陈列位置、桶品质本身的差异、气候以及其他还无法探明的原因都是造成酒体差距的原因,所以说这基本是看天吃饭。做普通单一麦芽时,酒厂把很多桶酒调配在一起,取一个平均的品质;但是如果偶尔遇到一两桶很好的酒,不舍得拿去调配,便干脆留着出单桶吧。比如下面这款班尼富1998~2014的15年单桶,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装瓶的优质单桶,只有587瓶,当然逼格甚高。

葡萄酒也面临同样问题,做单一田的酒,注定选材范围很有限,碰到某年气候不好,要不就降低产量保品质(波尔多和勃艮第的主流做法),要不就干脆放弃酿造该年份的酒(香槟区的做法),让“Single”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这一类“Single”美酒,一直以来都是资深饮家的杯中物;至于大众,当然没那么多功夫去讲究这个桶和那个桶有什么区别、这块葡萄田或者米田今年遭遇了什么气候变化。但是随着酒饮市场越来越火爆,这类小众美酒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它们本来就站在逼格的金字塔尖,所以人气见涨,价格越来越高。

这本不是什么坏事,让酿酒人赚到更多钱,才能鼓励他们加倍努力去酿好酒。

但是涌入市场的资金多了,一些酒厂便开始动歪脑筋,比如——知道大家都在追捧单桶的酒,那就不管品质如何,不由分说地就先出几桶再说。主页君自己的感觉是,这几年的市面上见到的单桶威士忌越来越多,但是平均性价比是在下降的;以前的单桶威士忌几乎就是精品的代名词;现在出的这些就跟买彩票差不多,有时能碰到好的,有时就会被坑。

对此,主页君的选择是:

说到投资时,我花更多钱在高逼格的单桶威士忌上,因为它们的升值潜力更大;而且我不怕投资失败,因为大不了我可以一喝了之。

但是说到喝酒,我会喝更多处于鄙视链下游但是风味很好的调和威士忌以及普通的单一麦芽,并在其中寻觅性价比更高的单品。至于你说逼格不够?逼格只是投资的参考,是下酒的好谈资,但绝不是决定风味的唯一依据,有很好喝的调和威士忌,也有很糟糕的单桶单一麦芽,你会选择把哪个喝进肚子?

本文由微信公号“饮家Drinkers”(ID:Thedrinkers)授权转载。
作者:黄山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