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最值得投资,但,更值得喝掉的威士忌

2017-01-10 10:54
相信很多酒友最近都和主页君一样,被过山车一样的股市行情弄得回不过神来:多头还是空头?割肉还是死守?国家队的坑爹表现究竟是猪队友还是故意的?我们不就想趁着行情好多赚点酒钱吗,谁知道落到几乎连速效救心丸都买不起的境地。

投资股票,真不如投资酒;股票贬值了就是一张废纸,酒贬值了,你起码可以喝了来消愁。这一回,主页君要介绍的是,最值得投资的酒——已经停产的威士忌厂生产的酒。

威士忌厂当然会停产乃至倒闭。但由于威士忌需要长年陈酿,停产的酒厂往往还屯着一货仓尚在橡木桶中接受砥砺的生命之水。不缺钱的厂主会让它们静静陈放到合适的时候再装瓶出售;其他人往往会一股脑把剩下的酒卖给独立装瓶商或威士忌调和商。蒸馏厂没了但酒还常年在市面上流通的情况屡见不鲜,那就像逝者留在世上的一缕灵魂。

但不走运的酒厂会直接魂飞魄散,比如在我私人的“倒霉酒厂排行榜”高居首位的Banff。这个成立于1824年的酒厂,其名字在盖尔语里是“爱尔兰”的意思。鉴于威士忌起源于爱尔兰,我们可以想象酒厂创立者当初怀着诸如“酿造最正宗威士忌”这样的雄心去开展事业。然而壮丽的梦想敌不过命运的诅咒,Banff在它一百多年历史里不断遭遇各种事故,二战时期更被德国战斗机击中存酒库,数百桶威士忌爆炸,燃烧着的高度烈酒又扑向其它生命之水,造成了更盛的火势,这是最伤元气的一次。

对于作为广东人的主页君来说,如此连遭厄运的倒霉鬼似乎只能以“风水不好”来解释了,但这次连风水学都要失效,因为Banff曾经搬迁过,但灾难如故。它最后在1983年关厂并拆除部分厂房,而剩余的厂房在1991年的一场火灾中被毁,算是属于Banff风格的结局。

· · · · ·

除了天灾,更多酒厂的停产要归咎于时间——这是酒精饮料最好的朋友,同时却是酿酒者最大的敌人:好酒经过长期陈年后,香气和味道愈发复杂,口感愈加醇和圆润;可这也苦了酿酒者,因为长时间陈放会让他们的投资回收周期变长。波尔多的葡萄酒庄在几个世纪前就想出了期酒这种应对方法,当葡萄酒还在橡木桶陈酿时就把它卖出去,买家到了适合的时候再装瓶提货——和任何一种期货的操作方法没什么两样。期酒制度让酒庄得以快速回收资金,投入到下一个年份酒的酿制。

直到近年葡萄酒市场持续走高,名庄们才开始酝酿终结期酒发售,直接卖瓶装产品以获取更高利润,但闹了多年,就只有拉图酒庄迈出了这一步。可见期酒制度对于酒庄的重要性。

对于威士忌来说,期酒却难以执行,相对于葡萄酒强调的年份概念,威士忌厂的酒大部分用于不同年份之间的调和——酒厂把原酒卖给调和威士忌品牌进行调和,同时酒厂也用自家生产的不同年份的酒调成具有自家风格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哪怕不少酒厂会推出自家的单一年份、单一橡木桶版的威士忌,但肯定不会是主流产品。换言之,大部分威士忌不具备以期酒形态出售的可操作性。

少了像期酒这样保障经济的方式,威士忌厂便得独立去应对时间的考验,以及伴随而来的、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了。时间通常以两种方式去让一家蒸馏厂停产:其一,酒厂在经济形势大好时扩大产量,酒经过十多年的陈放到了合适装瓶出售的时候,经济却开始萎缩,货都卖不出去了;其二,酒厂刚蒸馏出来的生命之水在前几年表现平平,卖得不好,厂主看不到未来而被迫关厂,结果那些酒在陈放十多二十年以后,才变得成熟醇和甘美,原来是大器晚成的潜力股,只是一切都为时已晚——厂子早就被转手卖出,甚至被拆掉了。这两种方式经常一起发生作用。

Rosebank就是个典型的受害者。1840年创立没多久就停产了两年。到1864年,第二代厂主接任以后,酒厂开始平稳发展,随后成为Distillers Company Ltd.集团(帝亚吉欧的前身)的一份子,其出品主要用作调和威士忌的基酒。到1980年代,全球经济状况不良,崛起中的伏特加、葡萄酒都在蚕食威士忌的市场,偏偏绝大部分酒厂还在六、七十年代大量扩产,因此威士忌业遭遇空前危机。彼时旗下有四十多家蒸馏厂的帝亚吉欧更是首当其冲,唯有大量关闭蒸馏厂,才有可能逃过这一劫。集团在Lowland(低地区)仅有的Rosebank和Glenkinchie便得去竞争仅有的一个生存下来的名额。最终有着低地区代表性三次蒸馏工艺的Rosebank却被淘汰,理由是:Rosebank厂址前的运河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有碍观瞻,而Glenkinchie附近有大量樱花,春季美如画——以及,Rosebank新近推出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香气和口感都不如Glenkinchie。

但是,十多年后,Rosebank那些在关厂前后被独立装瓶公司买去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开始爆发出雅致的柑橘水果及鲜花香气,斩获了不少大奖,售价也日渐走高,被不少饮家称为“最适合女性饮用的威士忌”。只是,蒸馏厂里的工具已经被拆除一空,厂房也改建成旅馆和购物广场,连蒸馏牌照都被吊销,Rosebank真正成为了喝一瓶少一瓶的绝响。趁着现在货源还不算短缺,赶紧买两瓶尝尝昔日“低地女王”的风采吧。为什么是两瓶?这是主页君对待停产威士忌的法则,要不就不出手,一出手起码买两瓶,喝一瓶,留一瓶静待升值,迟早把酒钱给赚回来。

· · · ·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威士忌黑暗期”中,帝亚吉欧关闭了旗下超过二十间威士忌蒸馏厂,Rosebank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家有代表性的则是Islay(艾雷岛)上的Port Ellen。Port Ellen当时是和Lagavulin、Caol Ila一起竞争Islay的两个存活名额。据当时负责那三家酒厂的总经理Grant Carmichael回忆,它输掉的原因是:它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1825,但是它在1930年开始停产近40年,在1967年才重新开始蒸馏威士忌,所以在决策的1983年的时候,酒厂里面最老的酒才16年而已;而且它同样大器晚成,当时的酒质绝对比不上Lagavulin和Caol Ila。

Port Ellen在陈放多年以后品质有所提高,它成熟以后的油脂感、泥煤香和烟熏味紧密融合,比起另外两位艾雷岛兄弟毫不逊色,让众多饮家为之着迷。幸运的是,虽然已经停产多年,但由于酒厂在1970年代的疯狂扩产,因此还存有大量产品。只是帝亚吉欧也不笨,懂得吊饮家的胃口,每年只为Port Ellen推出一款限量版的单一麦芽,都是一上市就炒到超过10000元人民币一瓶的价格,肯定有溢价,但你拿它毫无办法。

与Rosebank的彻底转型不同,Port Ellen现在还是Islay上唯一一家麦芽厂, 肩负着给岛上其它酒厂提供麦芽的任务。岛上酒厂曾经签署共同协议,为了保留在本地生产麦芽的传统,大家每年都要从Port Ellen Malting里采购一定数量的麦芽。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做出让这特别的威士忌复活的决定,甚至还把酒厂旧址铲平。从帝亚吉欧的角度来说,调和型威士忌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Port Ellen就算复产也只是几十种基酒里的一种,对集团来说没有多大的效益,何况它并不适合年轻的时候装瓶,意义就更小了。

· · · · ·

在以苏格兰威士忌为师的日本,威士忌厂停产的原因就没那么阴差阳错了,而简直得以莫名其妙形容。现在国际热炒、早已停产的轻井泽蒸馏所(Karuizawa),可以说曾是全日本规模最小、最特立独行的蒸馏所,在1960年代以后坚持使用苏格兰最顶级的Golden Promise大麦为原料,用泥煤熏干大麦,用苏格兰已经极少使用的超小型蒸馏器做直火加热蒸馏(下图),基本只用价格最昂贵的雪莉酒桶陈化威士忌——由于使用了这些连苏格兰蒸馏厂都不可能100%采用的老派工艺,轻井泽可以说是有古早苏格兰威士忌风味的日本威士忌——恰当的泥煤风味和火药味、油质感、厚重的酒体。

关停之前的轻井泽并不怎么生产单一麦芽威士忌,其出品主要用于调和母公司Mercian集团生产的廉价调和威士忌。因此“轻井泽威士忌”本身是个默默无闻的名字。但在2001年,经营不善的母公司Mercian集团却先从这个小厂开刀,让它停产。

再后来,日本三大啤酒集团之一的麒麟收购了Mercian。——按照一般的剧本,应该是默默无闻但充满潜力的穷小子轻井泽被财大气粗的麒麟集团发现了潜力,全力追捧,接着名扬四海,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你醒醒,麒麟的做法是——将轻井泽蒸馏所永久关停。

啤酒集团的人并不懂威士忌是一个借口吗?我不知道,但与麒麟齐名的啤酒集团中,三得利有山崎、白州、响这几个威士忌中的佼佼者;朝日也拥有国际认可的余市和宫城峡。轻井泽并不比上述这些早就扬名立万的品牌差,却被麒麟亲手抹杀。

轻井泽在日后的表现当然狠狠地扇了麒麟一记耳光。它剩下的几百桶威士忌被装瓶公司全数买去,并在世界主要威士忌市场发售(对的,轻井泽第一次以单一麦芽的身份面对世界市场,已经是它倒闭之后的事情了),结果它极具特色的风味迅速征服了欧洲饮家,拿奖拿到手软,陈酿时间最长的的一款产品还在大师Jim Murray的《威士忌圣经》中获评96分,其各个系列迅速被炒到全球缺货。装瓶公司每年都会限量发售不同的轻井泽系列产品,但都会在24小时之内被抢购一空。现在,你轻易见不到单瓶价格低于一、二万元的轻井泽。

麒麟并不是没有机会重启这个酒厂,因为轻井泽威士忌取得行业认可的时候,这个酒厂的状态只是关停。然而后来他们还是把酒厂拆除,并将酒厂所占的地块卖给一个匿名买家。

作为一个大学读经济学专业的人,主页君理解麒麟集团的选择——酿酒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当然是卖地赚钱。然而从酒饮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不可原谅的。而且,如果你可以为了多赚些钱去关闭一个本来有盈利能力的好酒厂,又怎么能让人相信你是一个有诚意的酿酒企业?所以从此以后主页君坚决抵制麒麟集团生产的任何酒款。

轻井泽则已成被神化的艺术品级的威士忌,悲哀的是,酿酒师用最好的原料、水源和橡木桶,以最传统的方式,花费无数心血酿造的酒,现在已经根本不会有多少人打开来品尝,因为都在等着涨价然后再出售。这实在可惜至极。

一直有人问我,投资威士忌能否赚钱。我的想法是,只要你买的是这些停产了的绝版酒,再有点耐心,基本上万无一失,哪怕算上通货膨胀,这也是一桩起码保本的买卖。

但我给你的更重要的忠告是:一定要学会喝、并爱上威士忌。这样,无论你投资多贵的酒,哪怕最终投资失败了,你起码可以打开酒瓶,和主页君这样的酒友一起享受它(对,重点是和主页君一起享受)。

· · · · ·

轻井泽威士忌声名鹊起以后,威士忌饮家们却趋之若鹜,价格一路走高。这吸引了一些专喝贵酒的土豪和炒家进入,把这个品牌的价格炒作得更高——毕竟它就是喝一瓶少一瓶的稀缺品。而且,买到的人,大都也不是拿来喝的。

对主页君来说,这不科学。酒虽然确实有投资价值,但最重要的一定是饮用价值。要注意的是,酒名中的“Master's Blend”并不代表这是一款调和威士忌,而是指这款酒用了轻井泽生产的多个不同年份的生命之水进行调和,其中最年轻的也陈酿了10年以上。

这是轻井泽还属于Mercian集团时所生产的单一麦芽,小批量生产和销售,拥有轻井泽威士忌的所有特色:适中的泥煤味、火药味,油质感重,酒体浑厚,余韵非常悠长。

在去年11月的邦瀚斯拍卖中,这款酒的单瓶拍卖价是6125港币(连佣金)。

从风味和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这款酒,肯定不值6125港币,甚至不值3800人民币,追求性价比的饮家,别买它;是投资价值推高了它的价格。

本文由微信公号“饮家Drinkers”(ID:Thedrinkers)授权转载。
作者:黄山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