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威士忌格局:中国酿酒厂还有希望吗?
2016-12-24 11:33
不同经纬度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属性,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不同,所酝酿出的美酒亦不相同。
比如高纬度的俄罗斯,气温低,气候寒冷,大部分土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土豆是最普遍的农作物,于是蒸馏出了伏特加。
再比如爱尔兰和苏格兰,它们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温差小,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产长出的大麦,蛋白质含量小,淀粉含量非常高,这样的麦芽是生产出优质的威士忌的最佳原料作物。

15世纪初就开始酿造威士忌的苏格兰,爱尔兰,是全球最先开始酿造威士忌的产区。
对于苏格兰,爱尔兰,撇开其威士忌起源的争议来说,各地区有各地区的风格,以双重蒸馏为酿造特色风格的苏格兰威士忌,彰显出的是醇厚强劲的个性,而以三重蒸馏为酿造工艺的爱尔兰威士忌则偏向圆润柔和。
17世纪,英国人的舰队来到北美大陆,因此有大量的凯尔特人(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把威士忌酿造技艺传到了美国,肯塔基州的气候适宜种植玉米,酿酒师们因地适宜,尝试把玉米作为主要原料来蒸馏威士忌,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今日的波本威士忌,已经成为美国的标志之一。
到了20世纪初,美国长达13年的禁酒令,令一些美国酿酒人跑到邻居加拿大的地盘去酿造威士忌,严苛的气候环境使得黑麦成为加拿大威士忌的主要原料,也使得风味较重成为了加拿大威士忌的主要风格。
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渺小的国土竟蕴含强大的威士忌能量,其本土的威士忌酿造始于1923年,学习了苏格兰威士忌酿造经验的竹鹤政孝加入了由鸟井信治郎建造的日本第一个威士忌蒸馏厂(山崎蒸馏厂),在21一世纪初的时候,其日本威士忌渐渐获得威士忌主流的认可,连原料作物麦芽和用于烘麦的泥煤都是需要从苏格兰进口的日本,竟然能够跻身全球威士忌大产区,生产出的威士忌能够获得众多威士忌爱好者的一致认可,真的很不简单。
这里值得提一下日本的两大威士忌酿酒厂:“东方人口味的威士忌”为理念的三得利,和“原汁原味的苏格兰威士忌”为理念的日果。

全球威士忌格局,以这五大产区为主导,四处布局,遍地开花。
除去澳大利亚和印度不说,现在来说说我们中国。
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白酒是其从古至今一直推崇的美酒,威士忌的风潮才算刚刚兴起。
我们中国经纬度横跨最广,南北温差大,非常不适合生产酝酿威士忌的原料,或者有人会这样认为,我们也可以学习日本,原料进口来生产,但是,我是这样认为,酿威士忌需耐得住寂寞,需守得住匠心,以国人的心性来说,大部分都是持这样一种心态:恨不得今日酿的酒明天便可以拿来销售,对于一个需要时间去酝酿的威士忌来说,这怎么能行?
无论是在历史文化上,还是今日的文化发展中,中国都缺乏威士忌的文化土壤,或者说是现阶段的威士忌文化底蕴发展的还不够深厚。
纵看国内行业的文化上,写威士忌的还不如当下威士忌爱好者在自媒体上写得深入,比如《酿造》这样的美酒行业期刊,几乎都是白酒的研究课题,有一些是葡萄酒类,几乎没有威士忌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伴随着内地中产阶级的崛起,在美酒行业,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愈来愈高,威士忌在中国的消费比例也是逐渐增大。
除开中国香港、台湾两大威士忌消费市场,内陆的就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城市,所以在今年峰会论坛中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内陆所占全球威士忌消费市场份额仅为1.5%,被认为是蕴含着未来威士忌的巨大潜力市场。
市场潜力大,自然会产生出本土的威士忌酿酒厂。
但是看看现在内陆的威士忌酿酒厂在做些什么:或者只走低端产品,游走于山塞边缘;或者是代贴牌模式,赚取加工费度日;或者是假李逵作风,用廉价洋酒、焦糖勾兑出一瓶瓶“威士忌”,在这一方面,有良心的厂家会贴上之华世,格兰飞笛这类山寨商标进行销售,当然,只能欺负不懂行情的边远山区人,没良心的直接贴上尊尼获加,杰克丹尼走市场,瓶子一样,你喝了才感觉到不对劲,主要供应到各种三线夜店酒吧或者是一些无良电商之中,中国人那么多,敢赚黑心钱的人也是大把存在,这些行为,真是打自己中国人的脸。
想想真是可悲,亦是无可奈何。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台湾在威士忌这一方面倒是涨了中国人的脸。

台湾的威士忌文化底蕴深厚,在威士忌蒸馏方面也有卓越的表现。
台湾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气候相对比较炎热,对于威士忌的熟成来说,气温高可以加速熟成,其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因此台湾威士忌并不需要存放很长的时间,酒体就可达到最佳熟成品质。
从2005年开始,在台湾宜兰,台湾人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威士忌蒸馏厂:金车噶玛兰酿酒厂(Kavalan),其所蒸馏的威士忌也是别具特色,受到欢迎,仅仅十年时间,噶玛兰威士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后起之秀,噶玛兰威士忌也是蛮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亦获得了诸多大奖荣誉,继2015年金车噶玛兰“经典独奏 VINHO 威士忌原酒”获得 世界威士忌竞赛冠军 (World Whiskies Awards, WWA)“世界第一单一麦芽威士忌奖”后,2016年再次以“噶玛兰经典独奏 Amontillado 雪莉桶”获得WWA,噶玛兰威士忌连续两年获得 WWA 世界冠军之殊荣,创造了全球销售热潮。
虽然对于真正懂威士忌的人来说,无论是哪一国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便是最好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威士忌才是最大乐事。
但是,作为国人来说,还是希望自己的国家拥有自己优质的威士忌酿酒厂。
当然,首先得打造出属于自己国人的威士忌文化土壤,有优质的土壤才能开出优质的花朵,拥有威士忌文化的覆盖,才能产生真正优质的威士忌酿酒厂。
可是前路漫漫,我们只能不断向前求索。
————————
作者:昏鸦派
比如高纬度的俄罗斯,气温低,气候寒冷,大部分土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土豆是最普遍的农作物,于是蒸馏出了伏特加。
再比如爱尔兰和苏格兰,它们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温差小,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产长出的大麦,蛋白质含量小,淀粉含量非常高,这样的麦芽是生产出优质的威士忌的最佳原料作物。

15世纪初就开始酿造威士忌的苏格兰,爱尔兰,是全球最先开始酿造威士忌的产区。
对于苏格兰,爱尔兰,撇开其威士忌起源的争议来说,各地区有各地区的风格,以双重蒸馏为酿造特色风格的苏格兰威士忌,彰显出的是醇厚强劲的个性,而以三重蒸馏为酿造工艺的爱尔兰威士忌则偏向圆润柔和。
17世纪,英国人的舰队来到北美大陆,因此有大量的凯尔特人(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把威士忌酿造技艺传到了美国,肯塔基州的气候适宜种植玉米,酿酒师们因地适宜,尝试把玉米作为主要原料来蒸馏威士忌,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今日的波本威士忌,已经成为美国的标志之一。
到了20世纪初,美国长达13年的禁酒令,令一些美国酿酒人跑到邻居加拿大的地盘去酿造威士忌,严苛的气候环境使得黑麦成为加拿大威士忌的主要原料,也使得风味较重成为了加拿大威士忌的主要风格。
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渺小的国土竟蕴含强大的威士忌能量,其本土的威士忌酿造始于1923年,学习了苏格兰威士忌酿造经验的竹鹤政孝加入了由鸟井信治郎建造的日本第一个威士忌蒸馏厂(山崎蒸馏厂),在21一世纪初的时候,其日本威士忌渐渐获得威士忌主流的认可,连原料作物麦芽和用于烘麦的泥煤都是需要从苏格兰进口的日本,竟然能够跻身全球威士忌大产区,生产出的威士忌能够获得众多威士忌爱好者的一致认可,真的很不简单。
这里值得提一下日本的两大威士忌酿酒厂:“东方人口味的威士忌”为理念的三得利,和“原汁原味的苏格兰威士忌”为理念的日果。

全球威士忌格局,以这五大产区为主导,四处布局,遍地开花。
除去澳大利亚和印度不说,现在来说说我们中国。
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白酒是其从古至今一直推崇的美酒,威士忌的风潮才算刚刚兴起。
我们中国经纬度横跨最广,南北温差大,非常不适合生产酝酿威士忌的原料,或者有人会这样认为,我们也可以学习日本,原料进口来生产,但是,我是这样认为,酿威士忌需耐得住寂寞,需守得住匠心,以国人的心性来说,大部分都是持这样一种心态:恨不得今日酿的酒明天便可以拿来销售,对于一个需要时间去酝酿的威士忌来说,这怎么能行?
无论是在历史文化上,还是今日的文化发展中,中国都缺乏威士忌的文化土壤,或者说是现阶段的威士忌文化底蕴发展的还不够深厚。
纵看国内行业的文化上,写威士忌的还不如当下威士忌爱好者在自媒体上写得深入,比如《酿造》这样的美酒行业期刊,几乎都是白酒的研究课题,有一些是葡萄酒类,几乎没有威士忌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伴随着内地中产阶级的崛起,在美酒行业,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愈来愈高,威士忌在中国的消费比例也是逐渐增大。
除开中国香港、台湾两大威士忌消费市场,内陆的就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城市,所以在今年峰会论坛中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内陆所占全球威士忌消费市场份额仅为1.5%,被认为是蕴含着未来威士忌的巨大潜力市场。
市场潜力大,自然会产生出本土的威士忌酿酒厂。
但是看看现在内陆的威士忌酿酒厂在做些什么:或者只走低端产品,游走于山塞边缘;或者是代贴牌模式,赚取加工费度日;或者是假李逵作风,用廉价洋酒、焦糖勾兑出一瓶瓶“威士忌”,在这一方面,有良心的厂家会贴上之华世,格兰飞笛这类山寨商标进行销售,当然,只能欺负不懂行情的边远山区人,没良心的直接贴上尊尼获加,杰克丹尼走市场,瓶子一样,你喝了才感觉到不对劲,主要供应到各种三线夜店酒吧或者是一些无良电商之中,中国人那么多,敢赚黑心钱的人也是大把存在,这些行为,真是打自己中国人的脸。
想想真是可悲,亦是无可奈何。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台湾在威士忌这一方面倒是涨了中国人的脸。

台湾的威士忌文化底蕴深厚,在威士忌蒸馏方面也有卓越的表现。
台湾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气候相对比较炎热,对于威士忌的熟成来说,气温高可以加速熟成,其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因此台湾威士忌并不需要存放很长的时间,酒体就可达到最佳熟成品质。
从2005年开始,在台湾宜兰,台湾人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威士忌蒸馏厂:金车噶玛兰酿酒厂(Kavalan),其所蒸馏的威士忌也是别具特色,受到欢迎,仅仅十年时间,噶玛兰威士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后起之秀,噶玛兰威士忌也是蛮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亦获得了诸多大奖荣誉,继2015年金车噶玛兰“经典独奏 VINHO 威士忌原酒”获得 世界威士忌竞赛冠军 (World Whiskies Awards, WWA)“世界第一单一麦芽威士忌奖”后,2016年再次以“噶玛兰经典独奏 Amontillado 雪莉桶”获得WWA,噶玛兰威士忌连续两年获得 WWA 世界冠军之殊荣,创造了全球销售热潮。
虽然对于真正懂威士忌的人来说,无论是哪一国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便是最好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威士忌才是最大乐事。
但是,作为国人来说,还是希望自己的国家拥有自己优质的威士忌酿酒厂。
当然,首先得打造出属于自己国人的威士忌文化土壤,有优质的土壤才能开出优质的花朵,拥有威士忌文化的覆盖,才能产生真正优质的威士忌酿酒厂。
可是前路漫漫,我们只能不断向前求索。
————————
作者:昏鸦派
本文为酒蟲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评论 1

写得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