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传奇:爱尔兰威士忌400年
2016-12-19 10:34

在遥远的中古时代,爱尔兰僧侣前往地中海朝圣时学会了蒸馏的艺术,并且带回了欧洲。最早,蒸馏技术作为宝贵的知识只在修道院以内传播,最终却冲破了僧院的围墙,传入了广大的酿酒者手中。世界上古老的合法威士忌酒厂Bushmills,创办于1608年詹姆斯一世在位时期,位于爱尔兰北部。

(英文名James Stuart,亦称James VI and I, 前者指他是苏格兰詹姆 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 士六世,后者指他是英格兰詹姆士一世。生于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
在18、19世纪,爱尔兰威士忌在英国非常流行。1779年,爱尔兰拥有了近1200家年那个酒厂,当然,很多都是无证经营的私酿酒厂。随着威士忌出口市场的蓬勃发展,爱尔兰政府终于认识到了大量的酒税正在流失,于是开始了各种征税和追查土酿的活动。到了1822年,合法经营的酿酒厂共有20家,而非法蒸馏厂虽然数量剧减,但依旧有800家之巨。

1838年因为马修神父掀起的禁欲运动,酒厂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了。有限的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大酒厂在这样的环境下越发得力,小酒厂却很难维持下去。位于都柏林的Jameson 和 Powers酒厂在当时的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最终成为爱尔兰最成功得威士忌酒厂。

虽然国内市场风云变化,但是直到1900年爱尔兰威士忌都是英国市场的领军人物,并且远出口至西印度群岛和美国。国外市场的巨变和禁欲运动最终摧毁了爱尔兰威士忌的大好局面。

(Cogadh na Saoirse)
首先是爱尔兰和英国的交恶,严重影响了出口市场,让小酒厂的发展近一步雪上加霜。随后的爱尔兰内战也对国内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爱尔兰独立后的一些系列贸易战争切断了对英联邦国家的出口渠道。

同时,连续蒸馏技术和威士忌调和技术的发展使得苏格兰威士忌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苏格兰成为了新的威士忌重镇。原来中断的威士忌市场迅速被苏格兰威士忌填充起来。
20世纪60年代早期,爱尔兰威士忌的出口市场已经枯萎殆尽,甚至在爱尔兰国内威士忌也逐渐开始不流行。爱尔兰仅剩的三家酒厂联合起来成立了IDL( Irish Distillers ),这三家酒厂分别是: John Powers & Sons, John Jameson & Sons (Jameson)和 Cork酒厂。1975年,新酒厂的全部生产迁移到了米德勒顿一个年产900万镑的新工厂,并且将老酒厂作为招揽游客的展区。IDL为了节约运营成本,跳过中间商进行直销,在当时激怒了很多代理商。

(当时的爱尔兰威士忌酒厂地图)
然后,IDL并没有作为爱尔兰品牌存在多久。很快施格兰公司就将IDL和爱尔兰最后的独立酒厂Bushmills收入囊中。施格兰公司一开始拥有Bushmills、米德勒顿和科尔雷因三家酒厂,1978年时科尔雷因酒厂还是没有逃过关闭的命运。剩下两家酒厂生产者15个威士忌品牌、4个伏特加品牌,2个琴酒品牌和一个朗姆酒品牌,听起来不错。不过爱尔兰威士忌只占全球威士忌市场1%的市场份额。历史的先行者已经衰败成了一个地区性品种。
施格兰公司逐步厌烦了在爱尔兰威士忌上的投资,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售了IDL的所有权。用一笔450万英镑的交易将其转让给了法国Pernod Richard公司。直到1989年,Pernod Richard都是爱尔兰威士忌唯一的生产者。目前, John Teeling创立的Cooley 酒厂是爱尔兰唯一独立运营的威士忌酒厂。

(John Teeling先生)
Cooley 酒厂逐步振兴了Kilbeggan 和 Tyrconnel 等传统爱尔兰威士忌品牌,很值得推荐的威士忌酒厂,旗下得威士忌非常值得品尝。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猎酒党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