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异彩纷呈500年:一文读懂苏威传奇故事

2022-07-20 17:54
Uisge beatha 、生命之水、Scotch Whisky……无论你怎样称呼苏格兰国酒,都一定深知它是高品质饮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相当于中国明朝时期。倒上一杯美酒,我们一起来回顾苏威经历过的千难万险、精彩故事。

苏威历史重要节点

一、国王引爆威士忌热潮


 数百年前,威士忌被称为生命之水,人们喝它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缓解疲劳。

公元1494年,苏格兰君王詹姆士四世酒瘾难耐,于是召来一位身怀绝技的修士——John Corr,吩咐道:劳烦采购8箱麦芽作为原料,在艾雷岛上酿造“生命之水”。


John Corr心想:国王果然是国王,一出手就是大买卖!他仔细一算,好家伙,8箱麦芽足可酿造出1500瓶威士忌!


也就是说在500多年前,威士忌已是王室御用酒,艾雷岛一跃成为酿酒圣地。


詹姆士四世不仅爱喝威士忌,还热衷于修仙秘术。在他亲自主持的“炼金实验室”里,修道士以金、银、汞为原材料,调配具有“魔力”的生命之水,意图炼制“不死之药”(秦始皇、雍正帝纷纷点赞)。虽然没能最终实验成功,但詹姆士四世对苏威的传播堪称“第一推动力”,人们纷纷效仿他喝起了威士忌。

重度威士忌爱好者:詹姆士四世

二、苏王和英王之间的拉扯


可惜好景不长,1513年,詹姆士四世在弗罗敦战役中驾崩。此后,苏格兰落入英国之手。英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不惜与罗马教皇反目,一怒之下推行宗教改革,甚至在1545年解散了国内的修道院。


遭此大难,修道士纷纷沦落民间,只得凭借蒸馏技术在私人农庄工作,以酿酒谋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威士忌在民间越来越受欢迎。


1644年,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爆发“三国战争”。为了筹备军费,苏格兰议会通过了西欧有史以来第一个烈酒税。20年后,看到烈酒行业“油水很足”,英格兰也开始征收酒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私酒贩子各显神通,发展出各种逃税的方法,从此进入非法蒸馏时代。


1823年,苏格兰再次迎来了一位“酒鬼”领导人——乔治·戈登公爵。他下令通过1823 Excise Act法案,认可了私人酿造威士忌的合法性。此后,地下酒商获得了经营许可证,其中就有Bowmore、Strathisla、Balblair等等著名酒厂。

喜欢偷偷自酿私酒的乔治·戈登公爵

三、抓住历史级机遇


19世纪时,英国称霸全球。Dewar、Johnnie Walker、Chivas等酒业巨头顺势将苏威带到了世界各地——从香港到河内,从悉尼到旧金山,从蒙特利尔到孟买……人们对苏威产生了持久的热爱,当年建立的出口市场奠定了今日的成功。


另一个突如其来的“小运气”也促进了苏威全球扩张——1880年代,根瘤蚜虫泛滥成灾,摧毁了法国的葡萄园。数年之内,葡萄酒和白兰地几乎消失了。


精明的苏格兰人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等到法国酒业恢复元气时,苏威已经取代白兰地成为人们首选的烈酒。

苏威全球版图

四、丘吉尔拯救威士忌


1938年,美国成为苏威的主要出口市场。但是很快,希特勒引爆了二战。到1942年,由于严重的粮食短缺,苏格兰所有的威士忌酒厂都被迫关闭,苏威前景堪忧。


关键时刻,苏威再再再次迎来一位爱喝酒的领导人——英国首相丘吉尔。他深知威士忌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宣布从1944年起,为威士忌酒厂恢复一定量的粮食供应,以尽快恢复蒸馏。


丘吉尔在1945年5月的一份备忘录中这样解释道:

“绝不能减少威士忌酿造所需的大麦供应,因为威士忌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熟成,而且这是极度珍贵的出口商品……考虑到我们在出口方面的严峻局面,保留威士忌这个英国的特殊优势是刻不容缓的。”


虽说二战后英国政府推出紧缩政策,限制了国内威士忌的供应,但却确保了苏威在1940—50年代依然能够满足北美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若非丘吉尔力挺,苏威或许难有今日的成就

五、战后的工艺进化


二战之后,威士忌被视为“自由世界的饮料”,由好莱坞大力宣传,并由盟军引入欧洲。到1970年,麦芽威士忌产量已达1960年的两倍。


随着产量的提高,威士忌蒸馏厂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半自动糖化槽取代了耙式、犁式糖化槽——前者效率更高,更易于操作和清洁,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三倍。


许多酒厂引入了直火蒸馏器,后来又改用蒸汽加热——更清洁、更容易控制、所需的劳动量更低。除了少数酒厂外,大多数酒厂都用管壳式冷凝器替换了旧的虫桶冷凝器。前者的安装成本更低,而且还能产出当时流行的轻柔风格酒液。


更重要的是,美国波本橡木桶变得更加广泛使用。1946年之前,苏威行业对波本桶运用甚少。二战之后,美国人对波本威士忌的需求急剧增加,随之产生了大量廉价的波本桶——价格仅为雪莉桶的零头,于是出现了今天波本桶数量远超雪莉桶的格局。


橡木桶是威士忌风味的重要来源

六、单一麦芽崛起


1960年代,市场嗅觉敏锐的格兰菲迪采取了非同寻常的举措——将酒款以“单一麦芽”的形式进行推广(此前是调和威士忌的天下)。1963年,该公司售出11422箱;到1970年,年销售量破50000箱,超过了苏威出口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当之无愧的单麦先驱。


到1960年代末,市场上出现了30多款单一麦芽。1967年,《苏格兰人周刊》报道说:“格兰威特98.5%的原酒用于调和威士忌,每年装瓶6000箱单一麦芽,其中50%销往美国市场”。那一年,格兰冠卖出了5082箱(大部分销往意大利),格兰杰达到2746箱(主要在英国)。


1980年代初,越来越多酒厂加入了Single Malt的行列。1978年,麦卡伦开始留出库存打造自主品牌的单一麦芽,当时他们还任命了第一位营销总监。1981年,麦卡伦开始大力、机智地做广告,并迅速获得了大批客户,逐渐奠定今日至高无上的地位。


鼻祖级单麦:格兰菲迪8年Straight Malt 1960s

七、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对苏威的兴趣增长了10倍,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白酒虽然占据了中国烈酒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更年轻、富有的消费者希望饮用更多的苏威。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单一麦芽是你能买到的最高品质的烈酒。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威士忌累计进口量为3028万升,同比增长43.9%;进口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英国威士忌(含苏格兰和爱尔兰)进口额为3.71亿美元,同比增加90%。


另据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的数据显示,按出口价值计算,中国大陆市场自2020年首次进入十大榜单后,2021年便以84.9%的增幅跃居第5位!


秋拍盛宴,举樽共享。酒蟲网“苏格兰威士忌专场”即将开拍,聚焦各大酒厂收藏级老酒,包含顶级品牌麦卡伦、“大猫”布朗拉、艾雷岛拉弗格和乐加维林、“威士忌海王”泰斯卡,以及云顶酒厂的限量款组合等等。期待您的热情参与,一起畅享苏威价值魅力。



酒蟲网秋拍

“苏格兰威士忌专场”拍品征集现正开启!


秋品芳醇,恭候您的光临~


评论 11
评论一下
Ange_iex
Ange_iex
2022-07-20 23:38
支持一下,
步行虫
步行虫
2022-07-21 06:36
也是一个传说
Pee
Pee
2022-07-21 06:40
感谢科普了
Migu
Migu
2022-07-21 07:56
不错的啊哈哈哈
dyw99
dyw99
2022-07-21 08:21
一切的一切
统一一百
统一一百
2022-07-21 08:32
路过学习一下
莱万多夫斯基酱
莱万多夫斯基酱
2022-07-21 10:01
路过支持一下
吊打蝙蝠侠
吊打蝙蝠侠
2022-07-21 10:30
支持一下…
Hepburn
Hepburn
2022-07-22 00:54
太长了,没看完
世界上所有的夜
世界上所有的夜
2022-07-28 22:54
路过支持一下
徐尽欢
徐尽欢
2022-07-28 23:02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