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关于轻井沢威士忌具体介绍

2016-12-07 11:50
轻井泽蒸馏所创立于1955年,位在活火山浅间山的丘陵中,蒸馏厂的规模相当的小,制作过程也刻意保持传统制法,为的是生产最高质量的威士忌。轻井泽蒸馏所坚持使用100%的黄金大麦,奥勒冈松木发酵槽,小型的罐式蒸馏器,并且以西班牙的雪莉桶来陈年轻井泽的威士忌原酒。轻井泽威士忌的风味也是最接近苏格兰麦芽威士忌的日本威士忌,却同时还能保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特色。轻井泽的威士忌更分别于世界葡萄酒暨烈酒大赛(IWSC)和世界最酒竞赛(ISC)比赛中获得金牌奖的殊荣。

在2007年、2008年,轻井泽先后凭两款单桶雪莉桶单一麦芽威士忌获得了“麦芽狂人”(the Malt Maniacs-欧洲一著名的、有独立第三方评论性质的威士忌老饕组织,每年一度举行单一麦芽评奖活动)金牌,轻井泽这个牌子从此正式被欧洲威士忌老饕圈子知晓。

酒厂于2000年停产关厂,在一番收购完成轻井泽的全部库存后,公司公布的2011年8月轻井泽酒桶数量是364个,有明确记载其中77个来自1999-2000年份的桶(轻井泽闭厂停产之前一年的作品)勾兑作为Asama“浅间”系列的装瓶,截至2015年,轻井泽的库存估计仅有200桶上下。

手工描绘的酒标、原始落后的工艺、远离欧洲的酿造地以及酒厂倒闭带来话题性。使得今天轻井泽的价值更多在于收藏意义和本身的不可复制性。

现今爱好者所知的轻井泽风格-重雪莉、重泥煤-并非是在它初生时形成的,蒸馏厂成立初期使用的主流木桶是日本水楢桶,在1960年后蒸馏厂才逐渐开始大量使用雪莉桶及少量波本桶,两者的比例大约9:1。泥煤风味倒是轻井泽成立之初延续下来的,但是在蒸馏厂的经营末期(估计是90年代初开始),为了讨好主流消费者、适应日本国内的主流口味,便全面转向了生产无泥煤风格的威士忌。

轻井泽是否有意学习/模仿某些苏格兰的蒸馏厂没人知道,小号蒸馏器(两座初馏器与一座制作麦芽威士忌用的再馏器的容积都是4000升左右,而主流容积可是过万至数万升计)、Golden
Promise大麦(全部进口自苏格兰的辛普森发麦厂)、直火加热蒸馏(期间仅从烧煤加热变成了天然气加热),这三个在现代苏格兰几乎全部被淘汰的、异常不经济且极度缺乏效率的工艺(“异常”、“极度”并非夸张用词),蒸馏厂一直贯彻直到停产关闭。

因为使用了上述这些传统、老派的工艺,轻井泽具有浓郁的泥煤风味、明显的油质感及厚重的酒体。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现今的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更具传统苏格兰风味。

欧洲的酒商、欧洲的威士忌老饕圈子造就了轻井泽如今的名气。轻井泽这个牌子进入日本人以外的视野是Whisky Magazine于2002年发表的一篇酒评文,直到2005年Dave Broom(著名的烈酒评论家、作家)访问蒸馏厂收集写作素材才有了第二篇关于轻井泽的文章(有趣的是尽管这时蒸馏厂已停产5年了,但Dave Broom并未被美露香的接待人员告知这一情况)。

由Marcin Miller and Drinks和David Croll两家公司在英国注册的企业Number One Drinks Company(一番),作为欧洲市场的日本威士忌进口、分销商,分别从美露香和麒麟手中买断了轻井泽的全部库存,当然它最早这么做时轻井泽还是个“无名辈”。像La Maison du Whisky、the Whisky Exchange、台湾P9等酒商发售的专属名版的轻井泽,也是一番装瓶的。

2011年一番曾试图从麒麟手中受让轻井泽的股权、蒸馏许可证,希望重开蒸馏厂,但麒麟仅同意出让当时轻井泽的全部库存,并允许一番将酒仍存在蒸馏厂的老仓库里。就在一番买下原酒库存后不久麒麟立即将轻井泽的土地、厂房全部卖给一匿名受让方了,自此轻井泽“复活”再无望。同时麒麟突然要求一番赶紧将那些原酒搬走,最终是秩父蒸馏厂向一番提供了帮助-在它自己的厂区旁为这批酒新建了一间仓库容纳。

了解轻井泽(Karuizawa Whisky)的朋友大抵应该都知道这个牌子的威士忌不太好买,这是因为轻井泽的蒸馏厂在2000年便停厂了。WHISKY国际中文版的主编,黄培峻先生曾介绍过,整个酒厂只剩下300桶原酒,1984年以前的老酒只剩下80桶,其余的皆处于1990~2000年。其中红酒桶的威士忌仅有18桶,已被英国的 The Whisky Exchange、法国的 La Masion Du Whisky 以及台湾华伟国际(黄的公司)买走。而如今市面剩余流通的原桶,都掌握在上面写道的黄总编手中。轻井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The missing ditillery。物以稀为贵,在2011年倒闭后,市价水涨船高。收藏价值已经远超其它意义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千家老洋酒微拍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