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威士忌传奇》第17章 小蚜虫:威士忌的神外援

2016-11-25 09:25

从1863到1872这十年间,欧洲大陆葡萄庄园遭遇了一场面积广大、时间漫长、损失惨重的生化危机。有一种从美洲大陆迁移而来的小虫子,学名叫葡萄根瘤蚜(Grape Phylloxera),几乎凭一己之力掀翻了欧洲的葡萄酒产业,也把皇室贵族们的高脚杯击得粉粉碎(漂洋过海来怼你)。当灾难过后,一地鸡毛,人们才逐渐统计出那场浩劫所带来的惊人损失:

"……在这10年间,小小根瘤蚜虫摧毁的葡萄园高达40%之多,投入葡萄酒产业的资金也只有以前的50%,整个欧洲业界陷入一片恐慌……仅法国一个国家的葡萄酒产业损失就高达5000亿法郎,有大约2500000公顷的葡萄园完全被毁,欧洲其它国家也遭受了惨重损失。同时,美国引种的欧洲栽培种葡萄也全军覆没。"

同样是肉眼无法辨别却杀伤力无比巨大,数百年前,欧洲人带到美洲的天花病毒让成千上万印第安人命赴黄泉。到了19世纪,风水轮流转,苍天饶过谁,葡萄根瘤蚜帮印第冤魂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惶恐的欧洲庄园主病急乱投医,几乎穷尽一切办法,挽救视若珍宝的酿酒葡萄,且看下列奇葩灭虫战法:

——火山灰、泥灰、烟草、教堂圣水甚至奶牛尿、童子尿以及废柴油、机油等,都成了用于对付葡萄根瘤蚜的神奇武器。

——有些酒庄求助于万能的上帝,居然对着葡萄藤唱诵《圣经》,希望他老人家的法力可以阻击根瘤蚜(大概只会让虫子进入甜美梦乡吧)。

——勃艮第马孔内产区的人们甚至请来鼓号乐队,期望吹拉弹唱能把地下的虫子给震上天。

可以说,当时的欧洲虽然处于工业革命高潮时期,但在农业庄园主那里却是一片抓狂景象。

直到1872年,人们终于发明了整治葡萄根瘤蚜的嫁接大法:将欧洲葡萄枝嫁接到美国抗蚜品种的根或者砧木上,可以抵御葡萄根瘤蚜的繁殖(这道理,有点像毒蛇出没地带通常会生长着解毒草药)。这才总算抑制住小蚜虫丧心病狂的生化攻势,保住了葡萄美酒夜光杯。

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他人的毒药,也可能是自己的美食。在没有葡萄酒的饥渴岁月里,欧洲贵族们被迫把目光投向其他酒品。此时,苏格兰威士忌正带着璀璨光芒向他们挥手致意。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之人去抓住的。历经长达数百年的演化,威士忌已经修炼出了强大魅力。只需一点星星之火,便可成燎原之势。

趁着19世纪葡萄酒庄园满地狼藉、欧洲人无酒可喝的时机,威士忌从苏格兰山谷草原大踏步走了出来,迅速抢占法国乃至欧洲大陆的酒业市场。 

好事成双,上帝再一次恩宠威士忌:英国国力在19世纪一跃升至世界第一,随着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插满全球,威士忌的魅力也传遍天下。

正是在那段黄金岁月里,诞生出成百上千家威士忌蒸馏厂。现在占据市场前几位的巨头们,无一不是在那个时代开始发迹。一个又一个苏格兰酒庄以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

大幕已经拉开,威士忌群雄逐鹿中原。

----------------------------------------------------------------------------
声明:本文为酒蟲网原创,如需转载,烦请注明出处,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