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会令威士忌加速熟成?
2016-10-18 15:34
我们来聊聊气候对威士忌的影响吧~~~
葡萄酒每一年一次采收,这一年的气候及土地的含水量,决定了一支酒最重要的元素--风土(Terroir),大部分情况下,葡萄的采摘年份决定了葡萄酒的酒质。而几乎一年之中都在生产的威士忌。

我们在温习威士忌制作过程可以发现,以威士忌的制程而言,气候的变化也必然会对威士忌的制作产生影响,特别是环境气温的变化。不管是在发麦,发酵,蒸馏,冷凝,以及桶陈,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曾经介绍过,威士忌70%的风味源自橡木桶。橡木桶的大小,其实是影响威士忌酒熟成速度的关键。

大型桶装的酒多,但与酒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熟成比较慢,但酒质也比较稳定、细腻。小型桶装的酒少,但与酒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多,熟成速度较快,但要花费更多成本。
威士忌制程中的各环节相当复杂,简单来说,传统威士忌原酒在蒸馏完成后,会兼具好与坏两项特质,放入橡木桶开启漫长的沉睡过程后,能让坏物质消失,好物质增长。
当威士忌酒在橡木桶中储存超过十年以上,就开始进入口感香醇和平衡的阶段;但当威士忌酒在橡木桶储存二十年后,橡木桶就开始发挥其影响力,酒质的变化会很显著。

说起橡木桶,确实是一个很让宝教主头疼的话题。橡木桶对威士忌风味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橡木桶本身的因素又非常多,譬如桶的材质、桶的形状、大小、内部烘烤程度、使用次数,乃至是注入威士忌前曾经装何种酒,这些种种因素都会对威士忌的风味产生不同的影响。
所以,我们今天只谈气候!
讲到熟成环境,各国威士忌的酒窖熟成速度都不太一样,日本、美国、苏格兰、甚至台湾,各有各的温湿度、各有各的「天使分享」(蒸发速率)。
当威士忌放入橡木桶中熟陈时,由于橡木桶为有孔材质,将因为呼吸作用而让桶中的酒液缓慢挥发到空气中,导致威士忌逐年丧失。这种蒸散作用驱使酒液与橡木桶产生化学交换,是不可免的熟陈过程,所以即使桶中酒液的液面逐年递减,便当作是献给天使的一部分而称之天使的分享,The Angel's Share。Share的量与橡木桶材质、结构、酒精与水的比例,以及温度、湿度、陈放位置、季节变换等环境因素有关。
决定天使分享的是气候环境,一般来说,苏格兰地区终年低温,每年蒸发速度约为2-3%;美国肯德基仓库里冬夏温差极大,从摄氏零下一二十度到四、五十度的气温,让当地熟成一年就大约有苏格兰三年的效果,也让天使分享超过4%;日本本州岛为5-6%,北海道为3-4%,而台湾地区每年蒸发速度,则高达10%以上,甚至更多。台湾近年威士忌频频扬威海外,莫非是「天使也比较爱喝台湾威士忌」?

(威士忌熟成2/4/6年的颜色差别)
在木桶内,酒精与水的自然蒸发导致酒精度及容量的降低,蒸发的速率视酒窖陈年的环境,及橡木桶储放的位置来决定。在较温暖且干燥的环境下陈年,会使较多的水份蒸发;而湿冷的环境下蒸发较多的酒精而非水份。就陈年12-15年的烈酒来说,苏格兰每年的蒸发速率约为2%,接下来的几年则减少至每年1.5%;30-40年的高年份麦芽威士忌甚至再降低至1%以下。
温度是熟成最重要的条件,温度越高、熟成速度越快,很快便能产生香气;温度越低、熟成缓慢,但结构紧密,熟成结果细致而不俗艳。

就蒸发速率而言,我们对其影响力的快慢仍是有待了解。然而,酒精度变化的影响则是非常的明显。
酒桶若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会因为威士忌酒内的水分蒸发,而使酒精度慢慢上升,较高的酒精度能导致可溶解于酒精中的香气混合物(像是香草味)从橡木桶中释放出来。
酒桶若是存放在湿气比较重的地方,威士忌水分蒸发较少,酒精蒸发比较多,酒精度则会慢慢降低,而这会改变桶内水份的比例,并且影响整体平衡。低酒精度的酒液,相对地酒液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水份,这时可溶解于水份中的物质(包括单宁)则可自木桶中释出。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又涉及到摆放木桶的学问了!忽然发现,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每一环都深不可测。

台湾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处,平均气温比苏格兰要高15摄氏度。高温且潮湿的气候意味着威士忌熟成的速度要远快于苏格兰、日本和美国肯塔基。只需要陈化2年半至3年即可装瓶,而非8年、12年或者18年。但也正是由于如此高的气温,在台湾,「天使的分享」的酒液蒸发率甚至高达13-15%,这种异乎寻常的超高蒸散率,对产量而言,当然是致命伤,却也让酒液与橡木桶产生剧烈对话,加速了化学反应,当然也加快了熟成速度。
威士忌陈年的过程就是一个失去与获得的过程,酒液被蒸发,但风味却在增加变化。

熟成太快的威士忌闻起来艳丽、奔放,像高速公路旁火辣的槟榔西施,让人很难不多看几眼;而熟成缓慢的酒,就像有种女生,刚开始冷若冰霜,但若肯花一点时间认识,会觉得她很有深度。
不过「早熟」与「质量」并无法画上等号,否则促发早熟的手段太多了,不可忽略的是从麦芽到新酒的整套制程工艺、橡木桶的选择以及酒窖管理,稍微不慎便可能桶味过重而走入偏锋。

有人说,年轻的威士忌和年长的威士忌就和人一样,年长者有年轻人所缺乏的历练,年轻人却有年长者缺少的冲劲。
有人会以威士忌的年份和奖项来判定威士忌的好坏,以及应该付多少钱。
对品饮威士忌而言,年份和奖项,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好饮与否,没有绝对,最终取决于阅历和口味。
选择优质的威士忌应是以质量作为判断基准才是正确的概念,威士忌是要:“成熟而非陈年”,时间是相对的,若没有优质的新酒与严格挑选橡木桶,熟成再久也是没有办法产出好质量的威士忌。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年份代表的只是威士忌一个转换与蜕变的过程,只要熟成的质量达到了,就是我们所要的酒。
有些东西可以靠岁月获得,有些东西却会随岁月而消失。有随蒸发而增加的东西,也有随之减少的东西。只不过是个性不同而已……
品威士忌,莫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

(干了的威士忌残留在杯底中,留下非常美丽的层次)
成长要付出代价,陈年无疑也是一个成本,年份越高,成本一定越贵。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虽然这对宝教主而言并不简单。。。。)
据说,在台湾宜兰陈放的噶玛兰威士忌,其 Angel Share 的比例是每年10%,远高于苏格兰威士忌的2%。依此比例推算,在宜兰陈放3年的酒,相当于苏格兰陈放了15年的酒。
若以雪莉酒桶容量为 480 公升计算,陈放10年后,苏格兰和台湾宜兰的酒桶内的酒各自剩下多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威士忌频道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葡萄酒每一年一次采收,这一年的气候及土地的含水量,决定了一支酒最重要的元素--风土(Terroir),大部分情况下,葡萄的采摘年份决定了葡萄酒的酒质。而几乎一年之中都在生产的威士忌。

我们在温习威士忌制作过程可以发现,以威士忌的制程而言,气候的变化也必然会对威士忌的制作产生影响,特别是环境气温的变化。不管是在发麦,发酵,蒸馏,冷凝,以及桶陈,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曾经介绍过,威士忌70%的风味源自橡木桶。橡木桶的大小,其实是影响威士忌酒熟成速度的关键。

大型桶装的酒多,但与酒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熟成比较慢,但酒质也比较稳定、细腻。小型桶装的酒少,但与酒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多,熟成速度较快,但要花费更多成本。
威士忌制程中的各环节相当复杂,简单来说,传统威士忌原酒在蒸馏完成后,会兼具好与坏两项特质,放入橡木桶开启漫长的沉睡过程后,能让坏物质消失,好物质增长。
当威士忌酒在橡木桶中储存超过十年以上,就开始进入口感香醇和平衡的阶段;但当威士忌酒在橡木桶储存二十年后,橡木桶就开始发挥其影响力,酒质的变化会很显著。

说起橡木桶,确实是一个很让宝教主头疼的话题。橡木桶对威士忌风味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橡木桶本身的因素又非常多,譬如桶的材质、桶的形状、大小、内部烘烤程度、使用次数,乃至是注入威士忌前曾经装何种酒,这些种种因素都会对威士忌的风味产生不同的影响。
所以,我们今天只谈气候!
讲到熟成环境,各国威士忌的酒窖熟成速度都不太一样,日本、美国、苏格兰、甚至台湾,各有各的温湿度、各有各的「天使分享」(蒸发速率)。
当威士忌放入橡木桶中熟陈时,由于橡木桶为有孔材质,将因为呼吸作用而让桶中的酒液缓慢挥发到空气中,导致威士忌逐年丧失。这种蒸散作用驱使酒液与橡木桶产生化学交换,是不可免的熟陈过程,所以即使桶中酒液的液面逐年递减,便当作是献给天使的一部分而称之天使的分享,The Angel's Share。Share的量与橡木桶材质、结构、酒精与水的比例,以及温度、湿度、陈放位置、季节变换等环境因素有关。
决定天使分享的是气候环境,一般来说,苏格兰地区终年低温,每年蒸发速度约为2-3%;美国肯德基仓库里冬夏温差极大,从摄氏零下一二十度到四、五十度的气温,让当地熟成一年就大约有苏格兰三年的效果,也让天使分享超过4%;日本本州岛为5-6%,北海道为3-4%,而台湾地区每年蒸发速度,则高达10%以上,甚至更多。台湾近年威士忌频频扬威海外,莫非是「天使也比较爱喝台湾威士忌」?

(威士忌熟成2/4/6年的颜色差别)
在木桶内,酒精与水的自然蒸发导致酒精度及容量的降低,蒸发的速率视酒窖陈年的环境,及橡木桶储放的位置来决定。在较温暖且干燥的环境下陈年,会使较多的水份蒸发;而湿冷的环境下蒸发较多的酒精而非水份。就陈年12-15年的烈酒来说,苏格兰每年的蒸发速率约为2%,接下来的几年则减少至每年1.5%;30-40年的高年份麦芽威士忌甚至再降低至1%以下。
温度是熟成最重要的条件,温度越高、熟成速度越快,很快便能产生香气;温度越低、熟成缓慢,但结构紧密,熟成结果细致而不俗艳。

就蒸发速率而言,我们对其影响力的快慢仍是有待了解。然而,酒精度变化的影响则是非常的明显。
酒桶若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会因为威士忌酒内的水分蒸发,而使酒精度慢慢上升,较高的酒精度能导致可溶解于酒精中的香气混合物(像是香草味)从橡木桶中释放出来。
酒桶若是存放在湿气比较重的地方,威士忌水分蒸发较少,酒精蒸发比较多,酒精度则会慢慢降低,而这会改变桶内水份的比例,并且影响整体平衡。低酒精度的酒液,相对地酒液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水份,这时可溶解于水份中的物质(包括单宁)则可自木桶中释出。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又涉及到摆放木桶的学问了!忽然发现,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每一环都深不可测。

台湾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处,平均气温比苏格兰要高15摄氏度。高温且潮湿的气候意味着威士忌熟成的速度要远快于苏格兰、日本和美国肯塔基。只需要陈化2年半至3年即可装瓶,而非8年、12年或者18年。但也正是由于如此高的气温,在台湾,「天使的分享」的酒液蒸发率甚至高达13-15%,这种异乎寻常的超高蒸散率,对产量而言,当然是致命伤,却也让酒液与橡木桶产生剧烈对话,加速了化学反应,当然也加快了熟成速度。
威士忌陈年的过程就是一个失去与获得的过程,酒液被蒸发,但风味却在增加变化。

熟成太快的威士忌闻起来艳丽、奔放,像高速公路旁火辣的槟榔西施,让人很难不多看几眼;而熟成缓慢的酒,就像有种女生,刚开始冷若冰霜,但若肯花一点时间认识,会觉得她很有深度。
不过「早熟」与「质量」并无法画上等号,否则促发早熟的手段太多了,不可忽略的是从麦芽到新酒的整套制程工艺、橡木桶的选择以及酒窖管理,稍微不慎便可能桶味过重而走入偏锋。

有人说,年轻的威士忌和年长的威士忌就和人一样,年长者有年轻人所缺乏的历练,年轻人却有年长者缺少的冲劲。
有人会以威士忌的年份和奖项来判定威士忌的好坏,以及应该付多少钱。
对品饮威士忌而言,年份和奖项,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好饮与否,没有绝对,最终取决于阅历和口味。
选择优质的威士忌应是以质量作为判断基准才是正确的概念,威士忌是要:“成熟而非陈年”,时间是相对的,若没有优质的新酒与严格挑选橡木桶,熟成再久也是没有办法产出好质量的威士忌。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年份代表的只是威士忌一个转换与蜕变的过程,只要熟成的质量达到了,就是我们所要的酒。
有些东西可以靠岁月获得,有些东西却会随岁月而消失。有随蒸发而增加的东西,也有随之减少的东西。只不过是个性不同而已……
品威士忌,莫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

(干了的威士忌残留在杯底中,留下非常美丽的层次)
成长要付出代价,陈年无疑也是一个成本,年份越高,成本一定越贵。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虽然这对宝教主而言并不简单。。。。)
据说,在台湾宜兰陈放的噶玛兰威士忌,其 Angel Share 的比例是每年10%,远高于苏格兰威士忌的2%。依此比例推算,在宜兰陈放3年的酒,相当于苏格兰陈放了15年的酒。
若以雪莉酒桶容量为 480 公升计算,陈放10年后,苏格兰和台湾宜兰的酒桶内的酒各自剩下多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威士忌频道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1

伽马蓝就剩180升左右了!那怪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