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威士忌的大桶和小桶是怎么回事?

2016-10-09 17:44
这篇文章是写给初接触威士忌,又对制程等已有基础的认识的人,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之用。随着接触的深入,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迷思:小桶既然可以加快陈年速度,为何不全面改用小桶?

如果对于陈年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温度越高、陈年速度越快,那使用较小的橡木桶是不是也可以达成一样的效果呢?照理说,小桶使得酒体与桶子面积增加,陈年速度确实会加快。为了证实这件事,之前正好手边有几个5公升与20公升的西班牙橡木新桶,在经过简单的实验过后,证实的确会产生极大的差异性,我试着将无年份威士忌放入仅短短两周之后,酒体颜色明显变深,木质与奶油调性也加强许多。

当时我想,酒厂何不将橡木桶全面替换成小桶来成年,前几篇中,我们不断强调高年份威士忌的成本来自于时间,而这不正是一个完美解决的方法吗?

这天刚好有机会与南投酒厂潘厂长讨论这个问题,他迅速点出两点,顿时令我豁然开朗。第一,小桶的容量/造价比,相较于大桶高出许多,如果全部换成小桶,成本会相当惊人。第二,小桶的天使分享(Angel’s Share)极高,曾经与一位前辈讨论过,在台湾陈年,在不特别控制温度之下,使用10公升西班牙橡木新桶陈年的天使分享大约为一年50%!苏格兰的平均天使分享为2~3%,台湾南投酒厂大约为6%,由此可见50%等于一年内会失去一半的酒,这样的流失量是无法进行商业化生产的。

除了这两点之外,我发现许多美国波本酒厂如Buffalo Trace等在多年前就已试过使用小桶陈年威士忌,最后的结论是陈年的风味不如预期,我们也可以视为,小桶陈年的确有助于某些风味增加的速度,但真的跟原本酒厂定位的风味吻合吗?我相信不尽然,但或许小桶所塑造的另外一种风味会被其他酒厂或消费者所接受,而这时就有存在的价值。许多美国的所谓「精酿蒸馏厂」已有许多经小桶陈年过的产品,但如前两点所言,成本是一个很大的考虑,如果经小桶威士忌陈年的产品风味不如消费者预期又出奇地贵,那这个产品很容易就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不过市场上还是有许多运用小桶得当的著名例子,最有名的当属麦卡伦紫钻与Laphroaig 四分之一桶莫属。

前者使用初次小型雪莉桶,使风味快速聚集,其中关键在于陈年时间不可过长,所以仅有12年,很难再使用相同的桶型陈年更长的时间,这会破坏酒体与木桶之间风味的平衡,在小桶中更容易使酒的风味过于「woody」。

而Laphroaig 四分之一桶更加特殊,它将小桶当作风味桶使用,最后只在四分之一桶陈年几个月到一年。

简单来说,小桶的确是陈年时影响风味的因素之一,但它所牵涉的成本及风味上的变化是许多酒厂敬而远之的,或许它终究只是噱头而无法成为大宗,但谁知道呢?当初由直火加热改为间接加热,也引起过不小的风波,也许多年之后,小桶真的成为主流也说不定。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威士忌频道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