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世纪难题:如今的苏威是否比不上30年前?(上)

10-27 14:23
一、岁月差异引发的悬疑


如果你常听资深饮家闲聊,或阅读威士忌圈的各类文章,或许会产生一种观感:如今生产和推出的苏格兰威士忌,不如往日那般优质。那么,相较于二三十年前,现在的威士忌新品究竟是更好了,还是变差了?


许多酒客与行业评论员都声称:20—30年前生产、推出的威士忌,品质优于当下的新款。这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事实、传闻、怀旧情结、科学原理、记忆偏差、滤镜式味觉、营销话术交织其中,让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当然,要验证这一观点,有不少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可购入一瓶近些年的高原骑士12年,再找一瓶1990年代的同款,通过盲品对比两者差异。已有不少机构做过此类测试,但结论各不相同。归根结底,威士忌评测带有主观性——所有人都会认同这两款酒风味有别,但哪款更优,往往由个人口味与偏好决定。



二、不同时代的行业处境


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的核心在于:即便你能找到两款号称“完全相同”、但发行时间相隔25年的威士忌,它们在化学层面也大概率完全不同。这正是该话题存在争议的关键原因——科学检测与主观味觉,本就不在同一个评判维度上。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评测威士忌需先确定其“诞生时间范围”。例如,若你要比较1995年与2020年发布的两款格兰花格15年单一麦芽,实际上需要回溯它们蒸馏入桶时的行业背景——具体到这两款酒,对应的时间应是12年前,即1983年与2008年。而这两个年份的行业状况,存在天壤之别,具体如下:


1983年,苏格兰威士忌行业正处于绝对的低迷期。1983—1986年间,大量酒厂关停倒闭;产量骤降,销量低迷。当时仅有少量新酒被装入橡木桶,随后被搁置在仓库中,只能寄望于未来市场好转。


25年后的200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行业再次全面进入繁荣期:产量大幅提升,酒厂与生产设备持续获得投资;同时,行业也开始投入资源采购优质橡木桶,并将酒液换入更新的酒桶中陈酿。



1983年行业的惨淡状况,催生了所谓的 “威士忌湖”(Whisky Loch,指产能过剩、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到2008年,市场的好转则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大量高年份优质酒款以极具性价比的价格投放市场;二是“威士忌湖”的库存被逐步消化。


简而言之,在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人们能用极低的价格买到顶尖威士忌。如今,即便这些优质威士忌仍有存世,其价格也已远超多数威士忌爱好者的承受范围。例如,2008年,许多饮家只需花300美元就能买到一瓶麦卡伦30年;到了2022年,多数人既无力承担同款酒1.2万美元的售价,也可能无法认同这一价格背后的价值。


那么,资深饮家宣称“30年前的威士忌更好”,核心原因是否在此?这究竟是“品质问题”,还是“价格可负担性问题”?


三、酿造工艺的25年巨变

1983—2008年的25年间,威士忌酿造工艺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差异因不同酒厂而异,涉及的维度纷繁复杂,但以下几大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值得重点关注——


1. 大麦品种的变化 


“黄金诺言”(Golden Promise)大麦曾被广泛采用,如今几乎销声匿迹。某家知名斯佩塞酒厂尤为突出(你懂的),而该酒厂在过去30年的风味特征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相较于2000年代中期更普及的Optic、Chariot等大麦品种,1990年代以前的“黄金诺言”的产量和风味轮廓非常不同。


2. 桶陈的科学认知与技术进步 

说实话,总体而言,如今的橡木桶品质,远优于二三十年前。随着对木桶陈酿原理的研究加深,行业在桶材选择、预处理工艺等方面的把控更精准,可以更科学地辅助酒液的熟成效果。


3. 单一麦芽的桶数扩大 

1983年时,99%的威士忌原酒用于调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许多酒厂并未将自家威士忌以单一麦芽形式装瓶发布。即便有少量单一麦芽酒款推出,所用的橡木桶也仅占酒厂总库存的极小比例。


概而言之:1983年,每100桶原酒中仅会挑选1桶用于单一麦芽装瓶;到 2008年,这一比例可能变为每100桶选出5桶;如今,部分酒厂甚至会从每100桶中挑选20—30桶装瓶单一麦芽。


从逻辑、科学与数据层面来看,用于单一麦芽装瓶的酒桶数量越多,最终装瓶酒液的整体品质必然会下降。



4. 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转型 

从1983年起,酒厂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生产流程逐渐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减少甚至取代了人工操作;生产所需的工人数量随之减少,流程的稳定性也因此显著提高。如今,同一酒厂生产的酒液,其一致性远胜数十年前。


5. 核心环节的工艺调整

1983年之后,许多酒厂还调整了具体酿造流程:


——直火加热蒸馏器被改造为蒸汽加热(尽管部分酒厂在1980年代前已完成这一转变);

——糖化槽(mashtuns)体积增大,效率提升;

——木质发酵槽(washbacks)被不锈钢材质替代;

——酒厂自建的麦芽厂、发卖车间陆续关闭;

——泥煤烘烤程度发生变化,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苏格兰最后一家使用煤炭直火加热的酒厂——格兰多纳也停用了这一方式。这意味着,2005年前后,格兰多纳酒液的风格特征可能会呈现出差异。


6. 雪莉酒行业变迁对酒桶的影响

1983—2008年间,西班牙雪莉酒行业的市场状况与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983年时,雪莉桶(尤其是欧洲橡木雪莉桶)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这使得许多单一麦芽威士忌在调配时,能使用更高比例的雪莉桶酒液。



与之相反,到2008年,许多酒厂的旗舰单一麦芽酒款采用美国橡木桶或波本桶陈酿。如今,即便你购买的酒款标注使用了雪莉桶,其中也有很大比例是美国橡木雪莉桶,而非欧洲橡木雪莉桶。



未完待续


END
评论 29
评论一下
白夜行
白夜行
10-27 15:09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徐尽欢
徐尽欢
10-27 16:41
学习到了啊
来杯咖啡吧!
来杯咖啡吧!
10-27 17:20
蛮不错的了
统一一百
统一一百
10-27 19:02
这个学习一下,基本就是现在不如原来了
YG666
YG666
10-27 19:20
无奈之下。
糖
10-28 00:12
对比就有伤害
Alcon-
Alcon-
10-28 00:21
还是喜欢威士忌
瓶瓶无奇的酒友
瓶瓶无奇的酒友
10-28 16:32
基本所有酒厂都是越来越水
f_nc7
f_nc7
10-28 21:25
感谢分享!
娇
10-28 22:49
学到了知识
ide
ide
10-29 07:42
口味风格偏向不一样而已
佩琪妹纸
佩琪妹纸
10-29 08:16
开心的时候需要喝一杯,不的话也要
家伟喝点威士忌
家伟喝点威士忌
10-29 08:33
很棒的吗,
惠来仔
惠来仔
10-29 09:01
以前的东西都是比较高质量
哄哄_rlk
哄哄_rlk
10-29 10:26
谢谢分享啦!
糖
10-29 10:50
学习了很多
娇
10-29 19:13
30年不错赏
Migu
Migu
10-30 07:57
感觉就是这样的
期待一下
期待一下
10-30 08:02
好的快来了
佩琪妹纸
佩琪妹纸
10-30 08:08
羡慕你,这个我很喜欢的呢
低调的扫地僧
低调的扫地僧
10-30 08:30
确实是的,
糖
10-30 10:50
学习了好多.
糖
10-31 00:52
蛮不错的哦
家伟喝点威士忌
家伟喝点威士忌
10-31 09:25
确实如此的
娇
11-01 18:36
30年不错
去冰岛的悟空
去冰岛的悟空
11-02 11:14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了
娇
11-02 17:55
不对比如何
糖
11-03 18:37
对比伤害了
YG666
YG666
11-03 19:37
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