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记:单一麦芽复兴之路(中)
二战之后,调和威士忌大行其道、如日中天,有一家公司却独具慧眼,愿意在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推广上投入巨资,那就是格兰父子公司(William Grant & Sons)。数十年来,该公司一直小批量装瓶格兰菲迪威士忌。1961年,公司为其重新包装,采用了为热销调和品牌“格兰特坚守者Grant’s Standfast”设计的独特圆桶形瓶身。
1963年,格兰菲迪在英国全境推出,以“既然你已懂苏格兰威士忌,不妨探寻格兰菲迪麦芽的纯粹风味”等标语瞄准威士忌爱好者。此举效果显著:它迅速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单一麦芽,而公司对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包括1969年开设苏格兰首家蒸馏厂游客中心——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销量。
▲古色古香的格兰菲迪1960s
格兰菲迪的巨大成功促使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开展了适度的推广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单一麦芽持怀疑态度的DCL集团旗下的尊尼获加父子公司(John Walker & Sons)。
1960年代中期,尊尼获加打破集团内其他公司的惯例,将卡杜(Cardhu)作为8年陈威士忌进行推广。该品牌的宣传略显生硬,称其“酒精度高于普通威士忌,风味也浓郁得多。它与普通威士忌的对比,如同干邑与白兰地的区别”。
这样的表述堪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引发了集团内部的担忧:此类宣传可能会被解读为贬低DCL旗下的核心调和威士忌,如帝王Dewars、白马White Horse,以及卡杜的同门品牌尊尼获加的品质。因此,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卡杜在英国和意大利市场的营销一直受到严格限制
在英国的单一麦芽复兴势头渐猛之际,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已迈开。例如,1950年代末,格兰威特与格兰冠蒸馏厂接受了Armando Giovinetti的提议,由其担任格兰冠在意大利的代理商。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格兰冠成为意大利市场上最畅销的苏威品牌之一——到1980年代,年销量超过16万箱。
格兰威特则在美国各大主要城市进行推广,凭借其悠久的声誉,稳居美国最受欢迎的单一麦芽威士忌之列。此外,格兰父子公司还将Glenfiddich品牌推广延伸至海外市场,促使其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麦芽——到1980年,年销量据称达到50万箱。
▲格兰父子公司的经典旧作
如今,标准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年份标注多为10年或12年。相比之下,早期产品五花八门的年份显得格外特别。例如,Littlemill、Dufftown、高原骑士等品牌的主力酒款曾经为8年陈;Glen Grant在英国最初以10年陈推出,后来改为8年陈,最终甚至取消了年份标注。而在1960至70年代,它在意大利市场却以5年陈的身份畅销;格兰菲迪也在1980年代初取消了8年陈的标注。
年份标注的变化往往源于库存短缺——比如格兰菲迪的销量增长远超预期,导致陈年酒液库存不足。但调整年份也可能是为了区分公司旗下品牌、避免内部竞争,或是在特定价格带与竞品直接抗衡。
例如,格兰冠从10年陈下调年份,部分原因是为了与其母公司更昂贵的旗舰麦芽威士忌“格兰威特12年”形成明显差异,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在英国市场与格兰菲迪直接竞争。
▲Giovinetti代理至意大利的格兰冠8年1960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