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是爱过?致威士忌低地女士[Part I]
2017-09-22 11:23
传闻威士忌大师Jim Murray迷恋低地威士忌返璞归真的味觉感受,曾说道:「如果我想要品饮一口烈酒,每天我有超过6000种以上的威士忌选择,但每周我至少会品饮一杯低地威士忌,感受威士忌世界中最清新自然的杰作。」
与高地、斯贝塞、艾雷等热门产区相比,这里可是快速凋零没落的产区,仅剩下极少数几家名厂还在用心维持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否适应潮流的变化。
说的是低地和坎贝尔镇这两个难兄难弟。
在旁人看来,即使已经辉煌不再,但他们依旧在顽强努力地生存着,不让自己的风格从世上消失;既不愿随波逐流,却又像随时会被市场洪潮所淹没。
所以在品尝低地的威士忌时,心情总是很复杂,让人会或多或少地抱有敬佩和惋惜之情。能让大师念念不忘的低地威士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一、低地风情
✦1.1
温和清香是许多人对低地威士忌的定义,这样的印象也沒错。因为造就低地威士忌的,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风味。
低地区怡人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赋予低地区威士忌一股柔和的生命力。

从Clyde河口到Tay河的边界作为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以南到苏格兰边境,就是低地(一说从苏格兰西海岸的格林诺克到东部的邓迪)。
和大多数苏格兰地区一样,低地区曾经是麦芽威士忌的繁荣中心。后来,谷物调和威士忌的需求增大,导致单一麦芽威士忌渐渐没落。但仍有几个酒厂坚持传统的酿酒方式。
在高地还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18世纪,低地的威士忌制作已经相当具有规模,一度曾经有200多个酿造厂之多。

时至今日,低地区的酒厂很少,它的威士忌风味以无与伦比的轻盈和柔软闻名,因此低地的酿酒厂被亲切地称为“低地女士”。
“绝大多数低地酒厂采用三次蒸馏,这造就了她的柔和风味。”
低地的麦芽颜色很淡,而且余味很干。这种干燥来自麦芽本身,而不是来自于泥煤味,因此低地麦芽适合酿造无泥煤风味的威士忌。不仅如此,低地威士忌酒体轻盈,风味柔和,还富有甜美的果味和芬芳的花香味。低地威士忌很容易入口,比高地的更醇美温和,因此同时受到新手和老饕的喜爱!

低地的最著名的威士忌是位于格拉斯哥郊区的欧肯特轩,它具备典型的低地特征——柔和、纤细,对单一麦芽入门者非常友好。
而Rosebank、圣抹大拉、小磨坊和Ladyburn等酒厂曾经闻名于世,但如今已经彻底关厂不再生产。
✦1.2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低地小秘密
● 低地酒厂大多采用体积巨大的蒸馏器,并沿用爱尔兰的三次蒸馏技术。因为18世纪低地的酒税一度超高,为了赚取利润,酒商只能用尽可能大的蒸馏器、用最快的速度蒸馏出最多的酒。在这种速成的状况下,可想而知当时低地出品的酒质如何了。
所以低地威士忌的风格毫不细腻复杂,相反是以轻盈、简单的风味见称,为的只是以此与其他地区威士忌混配用。
由于低地酒厂宣称沿用爱尔兰的三次蒸馏,但这段时期的酒质又实在太烂,由此更引发了爱尔兰的不满,愤而将自己出产的威士忌改名为“whiskey”以此与低地威士忌华清界线。

● 几乎所有的低地单一麦芽威士忌都是使用一次三次蒸馏,但只有欧肯特轩酒厂在全过程都使用三次蒸馏。
●Daftmill是低地酒厂,因为它位于法夫区,但其实它的位置比高地酿酒厂Deanston、Glengoyne、Loch Lomond和Tullibardine还要北。
● Ailsa Bay是低地最大的麦芽酿酒厂,年生产量为1200万升。

✦1.3
低地的没落
为什么低地的威士忌会盛极而衰?随了天灾人祸外,一般原因不外乎是有关经济的起跌,口味变化及技术进步。
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低地受到冲击,在18世纪和19世纪,商业酿酒商生产的低质量烈酒充斥市场,坏了低地的名声。
在两次的世界大战及全球性经济衰退下,不少酒厂,不要说低地,包括知名的高地酒厂也纷纷结业。

尽管他们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但与高地威士忌的竞争、税收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禁酒令等等因素,使他们元气大伤,加速了低地的衰亡。

经济复苏后,不少饮家开始转饮一些味道较复杂或厚重的威士忌,这是对低地威士忌不利的因素之一。
最后,由于谷物威士忌的流行毁了很多麦芽威士忌酿酒商,他们纷纷关厂,或者转向生产谷物威士忌。他们把生产的酒和高地、艾雷岛的麦芽威士忌混合,以适应市场上日渐增长的调和威士忌需求。
我们都知道当时不少麦芽威士忌蒸馏厂的存在目的是提供基酒给调合威士忌的调配之用。
连续式谷物威士忌蒸馏器的出现,提供同样是柔和轻清的原酒,但生产成本比传统的麦芽威士忌蒸馏厂为低,你说低地威士忌蒸馏厂的命运会是如何的呢?

在1975年至1995年期间,有8家低地酿酒厂关闭,其中包括Rosebank和圣抹大拉,他们那难得的轻盈酒体和新鲜的威士忌风味,在现存的威士忌中不多见了。
✦1.4
适者生存
值得庆幸的是,有几家坚强的低地酿酒厂(如欧肯特轩、格兰昆奇)熬过了最糟糕的时期,显著的花香和顺滑口感是欧肯特轩的标志,而格兰昆奇则拥有业内最大的蒸馏器,可以酿制出一种带有柠檬皮味道的清新威士忌。
两家酒厂继续生产柔和、易入口、富有青草气息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并就此确立了低地威士忌的标志性风格。
未来,低地可能会迎来复兴。法夫的Daftmill酒厂在2003年开始经营;在克莱德海岸的Ailsa Bay是最大的低地麦芽酿酒厂;位于邓弗里斯郡、沉睡了将近一个世纪的Annandale也得以重生;但这并不遗憾,美酒总是值得等待的。
二、低地已关闭的酒厂
关闭的酿酒厂是历史的废墟,记录着一个动荡的时代。
威士忌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今天的酿酒厂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信号:盛极必衰——就像历史所昭示的那样。
但对饮者来说,这意味着高昂的价格。

上图昔日小磨坊蒸馏厂
Rosebank 1790年代创立
拥有者:帝亚吉欧公司
1993年关厂
圣抹大拉 1765年创立
拥有者:蒸馏者联合公司
1985年关厂
小磨坊1772年创立
拥有者:萝梦湖蒸馏厂有限公司
1993年关厂

所以说酒如人生,低地产区的故事,或许也能令人有所感悟,低地的没落,并不代表低地没有优秀的威士忌,下期我们再继续聊低地那些严重被低估的酒厂故事~~
对于那一座座无法熬过景气寒冬而永远消失的酒厂,我们只能怀念和遥想,所以,当还能喝到的时候,赶紧喝吧~~
文章来源:威士忌频道
作者:宝教主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与高地、斯贝塞、艾雷等热门产区相比,这里可是快速凋零没落的产区,仅剩下极少数几家名厂还在用心维持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否适应潮流的变化。
说的是低地和坎贝尔镇这两个难兄难弟。
在旁人看来,即使已经辉煌不再,但他们依旧在顽强努力地生存着,不让自己的风格从世上消失;既不愿随波逐流,却又像随时会被市场洪潮所淹没。
所以在品尝低地的威士忌时,心情总是很复杂,让人会或多或少地抱有敬佩和惋惜之情。能让大师念念不忘的低地威士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一、低地风情
✦1.1
温和清香是许多人对低地威士忌的定义,这样的印象也沒错。因为造就低地威士忌的,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风味。
低地区怡人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赋予低地区威士忌一股柔和的生命力。

从Clyde河口到Tay河的边界作为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以南到苏格兰边境,就是低地(一说从苏格兰西海岸的格林诺克到东部的邓迪)。
和大多数苏格兰地区一样,低地区曾经是麦芽威士忌的繁荣中心。后来,谷物调和威士忌的需求增大,导致单一麦芽威士忌渐渐没落。但仍有几个酒厂坚持传统的酿酒方式。
在高地还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18世纪,低地的威士忌制作已经相当具有规模,一度曾经有200多个酿造厂之多。

时至今日,低地区的酒厂很少,它的威士忌风味以无与伦比的轻盈和柔软闻名,因此低地的酿酒厂被亲切地称为“低地女士”。
“绝大多数低地酒厂采用三次蒸馏,这造就了她的柔和风味。”
低地的麦芽颜色很淡,而且余味很干。这种干燥来自麦芽本身,而不是来自于泥煤味,因此低地麦芽适合酿造无泥煤风味的威士忌。不仅如此,低地威士忌酒体轻盈,风味柔和,还富有甜美的果味和芬芳的花香味。低地威士忌很容易入口,比高地的更醇美温和,因此同时受到新手和老饕的喜爱!

低地的最著名的威士忌是位于格拉斯哥郊区的欧肯特轩,它具备典型的低地特征——柔和、纤细,对单一麦芽入门者非常友好。
而Rosebank、圣抹大拉、小磨坊和Ladyburn等酒厂曾经闻名于世,但如今已经彻底关厂不再生产。
✦1.2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低地小秘密
● 低地酒厂大多采用体积巨大的蒸馏器,并沿用爱尔兰的三次蒸馏技术。因为18世纪低地的酒税一度超高,为了赚取利润,酒商只能用尽可能大的蒸馏器、用最快的速度蒸馏出最多的酒。在这种速成的状况下,可想而知当时低地出品的酒质如何了。
所以低地威士忌的风格毫不细腻复杂,相反是以轻盈、简单的风味见称,为的只是以此与其他地区威士忌混配用。
由于低地酒厂宣称沿用爱尔兰的三次蒸馏,但这段时期的酒质又实在太烂,由此更引发了爱尔兰的不满,愤而将自己出产的威士忌改名为“whiskey”以此与低地威士忌华清界线。

● 几乎所有的低地单一麦芽威士忌都是使用一次三次蒸馏,但只有欧肯特轩酒厂在全过程都使用三次蒸馏。
●Daftmill是低地酒厂,因为它位于法夫区,但其实它的位置比高地酿酒厂Deanston、Glengoyne、Loch Lomond和Tullibardine还要北。
● Ailsa Bay是低地最大的麦芽酿酒厂,年生产量为1200万升。

✦1.3
低地的没落
为什么低地的威士忌会盛极而衰?随了天灾人祸外,一般原因不外乎是有关经济的起跌,口味变化及技术进步。
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低地受到冲击,在18世纪和19世纪,商业酿酒商生产的低质量烈酒充斥市场,坏了低地的名声。
在两次的世界大战及全球性经济衰退下,不少酒厂,不要说低地,包括知名的高地酒厂也纷纷结业。

尽管他们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但与高地威士忌的竞争、税收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禁酒令等等因素,使他们元气大伤,加速了低地的衰亡。

经济复苏后,不少饮家开始转饮一些味道较复杂或厚重的威士忌,这是对低地威士忌不利的因素之一。
最后,由于谷物威士忌的流行毁了很多麦芽威士忌酿酒商,他们纷纷关厂,或者转向生产谷物威士忌。他们把生产的酒和高地、艾雷岛的麦芽威士忌混合,以适应市场上日渐增长的调和威士忌需求。
我们都知道当时不少麦芽威士忌蒸馏厂的存在目的是提供基酒给调合威士忌的调配之用。
连续式谷物威士忌蒸馏器的出现,提供同样是柔和轻清的原酒,但生产成本比传统的麦芽威士忌蒸馏厂为低,你说低地威士忌蒸馏厂的命运会是如何的呢?

在1975年至1995年期间,有8家低地酿酒厂关闭,其中包括Rosebank和圣抹大拉,他们那难得的轻盈酒体和新鲜的威士忌风味,在现存的威士忌中不多见了。
✦1.4
适者生存
值得庆幸的是,有几家坚强的低地酿酒厂(如欧肯特轩、格兰昆奇)熬过了最糟糕的时期,显著的花香和顺滑口感是欧肯特轩的标志,而格兰昆奇则拥有业内最大的蒸馏器,可以酿制出一种带有柠檬皮味道的清新威士忌。
两家酒厂继续生产柔和、易入口、富有青草气息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并就此确立了低地威士忌的标志性风格。
未来,低地可能会迎来复兴。法夫的Daftmill酒厂在2003年开始经营;在克莱德海岸的Ailsa Bay是最大的低地麦芽酿酒厂;位于邓弗里斯郡、沉睡了将近一个世纪的Annandale也得以重生;但这并不遗憾,美酒总是值得等待的。
二、低地已关闭的酒厂
关闭的酿酒厂是历史的废墟,记录着一个动荡的时代。
威士忌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今天的酿酒厂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信号:盛极必衰——就像历史所昭示的那样。
但对饮者来说,这意味着高昂的价格。

上图昔日小磨坊蒸馏厂
Rosebank 1790年代创立
拥有者:帝亚吉欧公司
1993年关厂
圣抹大拉 1765年创立
拥有者:蒸馏者联合公司
1985年关厂
小磨坊1772年创立
拥有者:萝梦湖蒸馏厂有限公司
1993年关厂

所以说酒如人生,低地产区的故事,或许也能令人有所感悟,低地的没落,并不代表低地没有优秀的威士忌,下期我们再继续聊低地那些严重被低估的酒厂故事~~
对于那一座座无法熬过景气寒冬而永远消失的酒厂,我们只能怀念和遥想,所以,当还能喝到的时候,赶紧喝吧~~
文章来源:威士忌频道
作者:宝教主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5

赞

赞

威士忌都是有故事

赞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