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停产酒厂| 这两大品牌的威士忌最具升值潜力

2017-08-21 16:22
在您品尝威士忌时,有没有想到有一天许多威士忌酒品将不再被产出,甚至只会随黄金石油一样越来越少?今天我们来介绍两个品牌,它们的酒厂已经沉寂多年。而酒品却在酒厂关闭后于沉寂之中冉冉升起,成为受人追捧的耀眼之星。

1、Port Ellen 波特.艾伦

想必众多威士忌投资界人士对波特·艾伦酒厂不算陌生,尤其是在拍卖场上,这家酒厂的产品总是不容小觑。其实波特艾伦酒厂在停止运营时,实际上已经经营了150多年。虽然时至今日,酒厂的部分产品陆续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威士忌。但是波特·艾伦威士忌的兴衰仍让人唏嘘不已。波特艾伦威士忌一批批限量绝版品的上市,让市场价格一路高涨,每一版的产品都具备着时间的不可逆性,异常珍贵。

独特烟熏味

波特·艾伦的烟熏味有别于艾雷岛南海岸上的其他酒厂,突出的海岛风味却伴有浓烈的柠檬香气、轻木焦油以及口感上的油腻感。酒厂大部分装瓶都是熟成于二次填充木桶,而这也强调了波特·艾伦的烟熏感,让其特性变得多多少少有点淳朴。

酒厂的老房子

酒厂历史——从兴起到失落

波特·艾伦到1824年才开厂,比艾雷岛南部海岸的其他酒厂都晚了些。亚历山大·麦基负责酒厂的施工,选址为一家曾为许多非法酒厂供应原料的麦芽厂。麦基挣扎了数年后,将酒厂交由21岁的约翰·拉姆塞。

酒厂一直由拉姆塞家族进行经营,直至1920年卖给了约翰·杜瓦和詹姆斯·布坎南新建的波特·艾伦酿酒厂公司。这两人当时还买下了Lowire的企业。1925年,这两家公司成为DCL的一部分,因此波特·艾伦的所有权也就移交到这位产业巨头。1930年,酒厂倒闭,销声匿迹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为人们所遗忘。直到1967年才重新恢复生产。

1973年,原酒厂建筑周围建起了筒式麦芽装置,是为DCL三间艾雷岛酒厂——卡尔里拉、拉加维林和波特艾伦——供应麦芽。

80年代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只有一小部分无畏的人才能喝上烟熏单一麦芽——而单一麦芽甚至没有在大多数蒸馏酒液人士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段时期对于艾雷岛的打击很大。波特·艾伦并不走运,酒厂在1983年时永远关闭了。

收藏家的至爱

波特艾伦旧仓库

遗憾的是,波特·艾伦是在酒厂倒闭之后才成名,随着需求的增多,价格也水涨船高。波特·艾伦的威士忌库存越来越少,终有一天,也将随着倒闭的酒厂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而随着世界各地对烟熏威士忌的热情高涨持续发酵,这个牌子的威士忌很快变成只有投资者才买得起。

2、Brora 布朗拉

布朗拉原名为Clynelish,一直是大家所备受追捧的威士忌品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布朗拉装瓶的威士忌是酒厂所剩无几的部分酒款。如果你喝过布朗拉威士忌,不难发现其口感偏油腻,且烟熏感极强,部分产品甚至只散发出泥煤的风味。帝亚吉欧每年都会推出一批限量发行版威士忌。随着越来越多威士忌爱好者对烟熏风味威士忌和已倒闭酒厂产生浓厚的兴趣,布朗拉无疑成为力捧的一个品牌。

布朗拉的历史——跌宕起伏

布朗拉是苏格兰获批生产威士忌的酒厂之一(同泰斯卡),建于1819年。布朗拉酒厂站稳脚根并不易,在经过几任承租人后,终于在乔治·劳森的接管下情况才开始好转。1846年,乔治和儿子二人共同管理酒厂,直至1896年才将酒厂卖给格拉斯哥调酒师詹姆斯以及其商业伙伴约翰·里斯克。他们两人同年就对布朗拉进行了翻新。

1912年,詹姆斯破产。1916年,里斯克和DCL手持John Walker&Sons股份。当尊尼获加加入DCL,并在1930年由后者完全接管后,里斯克卖掉了手中的股份。

若非二战期间对于调和酒的需求量显著上升,酒厂出品酒款品质也不会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直到1968年,布朗拉酒厂已经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翻新和扩建。这时候酒厂名字仍用的是Clyenlish。

1975年,由于法律规定不得有酒厂同名,Clynelish最终改名布朗拉。1972年至1974年间,当DCL重建卡尔里拉时,公司对于重泥煤风味的威士忌仍有一定需求,因此将生产重心移至位于这家位于东北地区的酒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酒厂在1977年后总体泥煤威士忌产量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陆陆续续出现了重烟熏酒款。布朗拉终在1983年关闭。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波特.艾伦和布朗拉酒厂。虽然最终难逃关停的厄运,但如今它们生产的威士忌却尚且在市场流通,并保持高涨的升值趋势。大概是对它们最好的致敬和最深切的怀念了。

文章来源:cask88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评论
评论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