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酒厂 | 最具收藏价值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布朗拉
2017-08-15 17:31
烟熏风味

布朗拉原名为Clynelish,一直是大家所备受追捧的威士忌品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布朗拉装瓶的威士忌是酒厂所剩无几的部分酒款。如果你喝过布朗拉威士忌,不难发现其口感偏油腻,且烟熏感极强,部分产品甚至只散发出泥煤的风味。帝亚吉欧每年都会推出一批限量发行版威士忌。随着越来越多威士忌爱好者对烟熏风味威士忌和已倒闭酒厂产生浓厚的兴趣,布朗拉无疑成为力捧的一个品牌。
布朗拉的历史

布朗拉是苏格兰获批生产威士忌的酒厂之一(同泰斯卡)。建于1819年,由斯达福德侯爵(随后获封Sutherland公爵)。侯爵和妻子以及当地房产管理者在高低地区推行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强制驱逐令,这一举措是为了进行一项经济实验-将1500名农民驱赶出自己的住处,离开这片土地后在另外一个海岸定居,或是直接遣送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侯爵将那些最终落户于布朗拉的人安排到其蒸馏公司中。
布朗拉酒厂站稳脚根并不易,在经过几任承租人后,终于在乔治·劳森的接管下情况才开始好转。1846年,乔治和儿子二人共同管理酒厂,直至1896年才将酒厂卖给格拉斯哥调酒师詹姆斯以及其商业伙伴约翰·里斯克。他们两人同年就对布朗拉进行了翻新。
1912年,詹姆斯破产。1916年,里斯克和DCL手持John Walker&Sons股份。当尊尼获加加入DCL,并在1930年由后者完全接管后,里斯克卖掉了手中的股份。
布朗拉的沉寂
若非二战期间对于调和酒的需求量显著上升,酒厂出品酒款品质也不会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直到1968年,布朗拉酒厂已经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翻新和扩建。这时候酒厂名字仍用的是Clyenlish。

这家在关闭一年之后,但在1969年重新开厂并投入生产,且生产量有限。布朗拉最终在1983年彻底倒闭。
1975年,由于法律规定不得有酒厂同名,Clynelish最终改名布朗拉。1972年至1974年间,当DCL重建卡尔里拉时,公司对于重泥煤风味的威士忌仍有一定需求,因此将生产重心移至位于这家位于东北地区的酒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酒厂在1977年后总体泥煤威士忌产量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陆陆续续出现了重烟熏酒款。
布朗拉终在1983年关闭,尽管大家时传酒厂会重新开张,但这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文章来源:中威网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布朗拉原名为Clynelish,一直是大家所备受追捧的威士忌品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布朗拉装瓶的威士忌是酒厂所剩无几的部分酒款。如果你喝过布朗拉威士忌,不难发现其口感偏油腻,且烟熏感极强,部分产品甚至只散发出泥煤的风味。帝亚吉欧每年都会推出一批限量发行版威士忌。随着越来越多威士忌爱好者对烟熏风味威士忌和已倒闭酒厂产生浓厚的兴趣,布朗拉无疑成为力捧的一个品牌。
布朗拉的历史

布朗拉是苏格兰获批生产威士忌的酒厂之一(同泰斯卡)。建于1819年,由斯达福德侯爵(随后获封Sutherland公爵)。侯爵和妻子以及当地房产管理者在高低地区推行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强制驱逐令,这一举措是为了进行一项经济实验-将1500名农民驱赶出自己的住处,离开这片土地后在另外一个海岸定居,或是直接遣送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侯爵将那些最终落户于布朗拉的人安排到其蒸馏公司中。
布朗拉酒厂站稳脚根并不易,在经过几任承租人后,终于在乔治·劳森的接管下情况才开始好转。1846年,乔治和儿子二人共同管理酒厂,直至1896年才将酒厂卖给格拉斯哥调酒师詹姆斯以及其商业伙伴约翰·里斯克。他们两人同年就对布朗拉进行了翻新。
1912年,詹姆斯破产。1916年,里斯克和DCL手持John Walker&Sons股份。当尊尼获加加入DCL,并在1930年由后者完全接管后,里斯克卖掉了手中的股份。
布朗拉的沉寂
若非二战期间对于调和酒的需求量显著上升,酒厂出品酒款品质也不会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直到1968年,布朗拉酒厂已经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翻新和扩建。这时候酒厂名字仍用的是Clyenlish。

这家在关闭一年之后,但在1969年重新开厂并投入生产,且生产量有限。布朗拉最终在1983年彻底倒闭。
1975年,由于法律规定不得有酒厂同名,Clynelish最终改名布朗拉。1972年至1974年间,当DCL重建卡尔里拉时,公司对于重泥煤风味的威士忌仍有一定需求,因此将生产重心移至位于这家位于东北地区的酒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酒厂在1977年后总体泥煤威士忌产量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陆陆续续出现了重烟熏酒款。
布朗拉终在1983年关闭,尽管大家时传酒厂会重新开张,但这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文章来源:中威网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