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酒的风味变化等等
阿贝首黑
阿贝首黑
2018-12-22 11:43
一款酒的风味变化等等
睡前翻下facebook,Angus他们开了一款1947年的43度左右的布纳哈本。

注意angus的措辞,他之前试过一次这酒,在这个酒失活之前,当他这次开新瓶的时候,出现了极佳的老泥煤味道(他拼错了peat,拼成pest害虫的意思了)。

当然这是老酒,低度数老酒的普遍问题就是容易tired失活,常见于各类老的G&M装瓶,不是说某款老酒开瓶就是失活的,的确有不少这样的酒,他们本身就不是多么讨喜的东西,比如一些低年份(20年以下)低度数(43度及以下)的70/80年代装瓶的speyside/highlands/lowlands酒,部分高年份(30年以上)低度数(43度及以下)的islay/islands的酒也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说,泥煤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37年的lagavulin不如21年的lagavulin好喝。

再说明白一点,高年份高度数的无/低泥煤容易出现神酒;低年份高度数的有/重泥煤容易出现神酒。

新酒没什么这种问题,但是气味流失这种事,还是很可能出现的。

曾经有人跟我讨论过瓶陈的问题,我认为瓶陈有两种,一种是海龙王30年那种放在陶瓷瓶里的,具体有什么化学还是物理反应我搞不懂,但走酒是肯定的,不过喝过之后,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就是60年代蒸馏的波摩的,酒精度再高点就很牛了(注意,60/70年代早期的波摩泥煤不高的,属于柔和泥煤,有些60年代甚至不仔细喝根本喝不到泥煤)。另外一种是开瓶以后,部分氧化反应,这与酒的密封以及空气在瓶中占有的比例有关系。

喝酒的乐趣,见仁见智。

我不喝白酒,因为年轻时的被五粮液以及机场免税水井坊伤了,没法体会白酒的乐趣。年轻时有一段时间住在水井坊酒厂附近,那时也没注意太多,总是去吃老北京炸酱面的时候路过天下第一坊。

喝威士忌我更偏向自己一个人喝,喝完了查一查这个酒的资料,了解下酒厂或者装瓶商的故事,闲下来去酒厂附近看看风土人情。更多的,我还是在意酒背后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炒酒的乐趣,毕竟好酒真的挺贵,总这么喝,挺浪费钱的,不炒酒就没资本去玩,总不能总去蹭别人好酒喝吧。

至于炒酒的乐趣,很多时候更是对自己眼光判断力的考验,当然还要有筹码。

记得以前炒波摩feis ile的25年单桶大酒,拍卖里某一款酒我从500镑买到了700镑,后来这个酒一直700镑停着,再也没高,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一款限量200瓶的单桶,350发行价,两年多了,就没有翻两倍?

后来我明白了,这款酒曾经有一定比例的量在我手里,其他人要么没有这个酒,要么手里的量没我多,又对这个酒厂没什么浓郁兴趣,酒的蒸馏年代又是波摩黑暗时期,虽然一瓶难求,毕竟有可能踩雷,人们就关注不多了。

就像twe这个酒商,自己装瓶的酒卖得很贵,放架上几年都没有卖光,好在他们有个拍卖行,自己装的酒,换个酒标上个拍卖就好,毕竟他们玩的是一款酒我装一部分作为某个系列,再装一部分做另一个系列,一桶多用。可惜还是卖不出去,毕竟ib嘛,谁会去炒,都是喝的,酒真好喝,价格高点无所谓,不好喝,那就凉凉了。

与之相对的是cadenhead‘s跟smws,前者一直做的都是真正爱好者的生意,瓶子丑到爆,酒质却好的不行:后者之前装瓶很好,桶源不错,现在桶源差了,也鸡贼了。

twe就是这么傻逼的一个酒商,但不妨碍他们是英国最出名的,谁让他们有着英国最厚实的库存。就像另外一个没品ib商G&M一样,多么浪费好桶,也多么浪费70-90年代积累下来的口碑。

后来我当然也吸取教训了,如果炒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下家赚钱,如果下家不赚钱,谁会帮你去炒?

这点做的最好的是麦卡伦。

冬至,愿大家享受自己在威士忌中的乐趣。

一款酒的风味变化等等
评论 9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