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酵徒品鉴会有感

文章重点:1、一个顶级的酿酒师对于威士忌的影响;2、阿贝的产品创意聚焦在什么维度上;3、泥煤之于阿贝到底是什么角色;4、威士忌也有“风土”;5、阿贝的粉丝爱的是什么;上周参加了阿贝“酵徒“国内首场线下品鉴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和思考,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重点1:一个顶级的酿酒师对于威士忌的影响对于威士忌的风味的形成,我有一套自己理解的公式:威士忌的风味=工艺造就的原酒特质×橡木桶资源×老酒库存量×酿酒师的水平和创意;先来说说原酒特质,这边指的是每家酒厂因为酿造工艺造就的原酒的独特性,包括大麦的泥煤值含量、水源地的独特水质、酵母的类型、发酵的时间长度、蒸馏器的大小形状,以及酒厂周围的微气候环境(举例艾雷岛三巨头阿贝、拉弗格、乐加维林的原酒肯定是各异的);橡木桶资源:因为桶对于威士忌风味的影响是很大的,那桶资源的稳定,优质,独特都会影响最后酒厂酒液的水准和特质(举例麦卡伦、多纳、波摩这些顶级大厂背后其实都是有优质的橡木桶资源支持),当然还有老酒库存是否充足,这直接影响基础产品的品质;最后是酿酒师的水平和创意,我认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酿酒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品牌的高度,而酿酒师的创意也决定着品牌的产品调性(举例格兰杰是换桶工艺的先锋、本利亚克是风味桶的代表);而阿贝的总酿酒师比尔博士绝对是顶级大师级别的酿酒师,因为阿贝在上世纪80年代停产,几乎没有什么老酒,在这种情况下,品牌起死回生,走上巅峰,这背后比尔博士的创意和水准是毋庸置疑的。重点2:阿贝的产品创意聚焦在什么维度上接下来来聊聊阿贝的产品创意聚焦在什么维度上,其实熟悉阿贝的粉丝如果仔细回顾一下会发现,阿贝的产品是真的非常会玩创意(阿贝17年/十字架/Blasda——大麦、阿贝“酵徒“——酵母、阿贝水怪/深痕/鼓/黑羊/龙之焰——橡木桶、雅伯乌干达/19年——调配比例、雅伯漩涡/超级新星——泥煤值),其实在不知不觉中粉丝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的创新,每年也在期待着阿贝的创意,这种带着严谨的”玩“的态度和创新的态度,也许就是酿酒师对酒厂影响最好的呈现。真的很期待阿贝2022年会带来什么新品。重点3:泥煤之于阿贝到底是什么角色看完阿贝创意产品这层表象,阿贝内在核心其实是它独一无二的泥煤特质,阿贝的泥煤和拉弗格、乐加维林肯定是完全不同风格,但是更厉害的是阿贝同一款产品的不同版本也是存在差异的,因为泥煤值的数量在陈年过程中本身是无法控制的,这就很好玩了,因为基本上每一个版本的风味都会因为泥煤值差异存在区别,就更不用说老的阿贝乌干达(03~06年)中尽然还有一定比例的70年代的老酒存在。这也造就了同样是阿贝10年,为什么老的比新的会贵那么多这个现象。所以我觉得泥煤是让阿贝变得更好玩的最大变量,再加上每一批次少的只有1~2000多瓶,多的也就6~7000瓶的数量,分到全球后造就了阿贝新品的一瓶难求。重点4:威士忌也有“风土”而在阿贝这么受欢迎的背后,品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品牌热度背后,其实是阿贝这么多年,顶级老酒和单桶塑造了阿贝“神酒”的品牌心智,抛开老酒的不可复制和稀缺性这些因素来看,阿贝的老酒在口味上这么受欢迎,和老酒中独特的油脂感和灰烬感风味是有一定关系的,也造就与现在阿贝年轻产品的差距,而这种独特的风味的来源其实是阿贝蒸馏器在多年运作过程中在内壁产生的残留物(有点像葡萄酒的老藤或者某块独特的地),可惜在97年被格兰杰收购后,因为员工失误,把蒸馏器给洗了,估计当时比尔博士有点难受~,所以我把这种酒厂长期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微气候或者酿酒材料,比作属于威士忌独有的“风土“(其实很多白酒、清酒在酿造过程中也会形成独特的微气候环境)。重点5、阿贝的粉丝爱的是什么?最后一个思考,阿贝老酒中不可复制的独特性VS新酒的创意独特,我相信阿贝的粉丝们更多的应该是从新酒开始喝起(大佬除外),他们对于阿贝的品牌心智是建立在阿贝基础款和独特创意新品上的,对于传说中70年代的老酒的感受更多是来自国外网站评分或圈内大佬的评价,普通消费者喝的到底是阿贝传统的风味,还是它创新的突破,亦或兼有,还是只是因为阿贝能够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未来随着阿贝的老酒越喝越少,阿贝将何去何从呢?
评论 17



11赞

学习一下下


这一排,我喝不到一半就挂了

想的真多
俺们收集周边派,就是单纯喜欢而已


宗教般信仰

支持一下,

路过看看大酒

学习了,谢谢

很有研究,厉害

写的厉害


路过学习一下

66666666

支持一下。

如果是为了摆酒柜好看的话,阿贝是值得收的,毕竟酒款多

不错啊哈哈哈

好幸福的人儿

阿贝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