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威路漫谈四(6200字长文慎入)
四、“威士忌自我东方主义”困局先说明“威士忌自我东方主义”一词是我自创的,灵感则是来源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法学狗暴露了)。“自我东方主义”是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延伸性理解,主要是指“以西方想象自己的方式来想象自己,创造自己,从自己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或差异里去肯定自我和确认自我,在跨文化创作中进行‘自我再现’,而这种‘自我再现’往往与西方论述东方的刻板印象,或固定印象相吻合,试图以来自东方的真实声音证明‘东方主义’的正确性。” 这一理论对于目前国人对国内出现威士忌酒厂或者品牌的态度相当适用。对于威士忌,或许是长期以来的宣传也可能是威士忌的本源性,提到威士忌自然而然想到苏格兰,似乎出了苏格兰的威士忌便是旁门左道。假如这个酒厂位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多数人虽然内心是质疑其正统性,但依旧会将其归类为新兴的小众酒厂,即便不关心其出品,也会认为该厂“有情怀”“会玩”“支持”。但是当传闻中国建立威士忌酒厂的时候,声音变得嘈杂起来。“中国怎么可能出正儿八经的威士忌?”“能喝吗?”“估计就是弄点劣质的包装一下骗钱吧”等等刻板印象一下子涌现出来。尽管的确技术上、人才上所存在的难关,但在不差钱的资本下,这些问题都可以不是问题,理论上建立中国自己的成熟威士忌酒厂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赋予它时间也能推出惊艳到世人的独特威士忌。这一点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同样的还有国内面临的包桶信任危机。随着私人包桶在大陆的逐步普及,愿意合伙或者独自包下整个cask的威士忌者快速增长。在这一趋势下,若能良性发展,属于中国的IB品牌肯定会脱胎成型。但是,各种包桶的质量良莠不齐,推出的周期速度也是不断加快,虽然这离不开台湾一些IB品牌疯狂输出单桶所带来的冲击,但是这对于市场中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大大被破坏了信心,宁愿认为包桶都是雷并谨慎接触,同样出色的酒,中国包桶往往就被视为没有收藏价值,只能喝喝玩。这种“柠檬市场理论”现象的存在使得孕育中国知名IB的环境生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对于这一问题,可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时间,通过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单桶来证明品牌的选桶实力和品牌的优质,从而让消费者敢于、乐于、欲于购买、支持。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夜深了,喝到微醺,随笔记之吧。 于尧

评论 42
26赞
假6200
拜读完毕,心中好几味杂陈
拜读完毕,于哥还是于哥,大了我两岁却感觉差了太多



看完了 向于满仓学习 

论文级别





反正台湾的IB我是尽量不碰
好文!求第五集!
为了读这文章彻夜未眠啊,写的真好,法律高材生的文笔就是棒!
好文,先顶在看
包桶发售要看个人魅力,至于大陆建厂我不看好,不是技术和能力不行,是人性和缺乏监管,再说包桶的发展,自己喝我不好说,要是发售的话合法吗……
于领队所言极是,带妹吃鸡。威界需要一些人在正确道路上领航
威士忌的拿来主义资本真的会看好中国威士忌吗?长达数十年的高风险且无法回收的投资的投资,从经济经济和情怀来说这也不可能说随意投入的,选址建厂,选料,技术,机器,管理,保存,人才,运营。中国各个地方水质,气候,原料差异大。
通篇逻辑性强,祝好!
看完了四篇,对行业现状,国人心态市场前景都分析到了,就像你说的,半年找到了威士忌的门,求知欲、威士忌产品多样性的向往得不到满足,对市场最终两极化感到悲哀,手里拿着好年份单桶拍照,嘴上喝着无年份,而且现在IB雷区太多,以至于小白们不敢出手,包桶需要建立品牌信任,需要个过程
看看~~~
学习了!!
好文,学习了!
看完之后感觉威士忌离我越来越远了
拜读了 受益匪浅,商机无限
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一切!
威士忌东方主义的困局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酒界弄潮儿们打破的~祖国人才辈出~
于老师写的真好!行业需要很多敢说话,说真话的人来领着一起壮大
翻出来反复学习
拜读完毕,学习了,大神就是大神

终于看完了,很深刻,也很接地气
小于又胖了
谢谢分享!
棒棒哒!!







终于考完了,牛!
学习了谢谢
真正喜欢威士忌的人还是少
看完。几年前的威圈确实都是真热爱,现今感觉都是一门生意
期待有一些公开的论坛讲座以及华山论剑之类的形式多出现才是威圈大幸

期待有一些公开的论坛讲座以及华山论剑之类的形式多出现才是威圈大幸